40年·40人 2024年教师节成都特别报道㉚ | 手艺人的坚守 教育者的担当
▲双流区公兴小学美术教师王婧怡
王婧怡是双流区公兴小学陶艺教师。这位硕士毕业生扎根公兴小学后,在学校的支持下,结合校情参与筹划建设了“乐陶小院”陶艺工作坊,并依托学校所在街道深厚的陶文化底蕴,设计并实施了陶艺课程,与孩子们共同在陶艺创作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她说,自己是教师,也是手艺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教育者的担当,还要有手艺人的坚守。
王婧怡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曾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在《中国陶瓷》《天工》等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工艺美术与美术教育领域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还被核心期刊收录。
公兴小学的陶艺工作坊建成后,王婧怡不仅承担了管理工作,还担负起了陶艺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
“他们以一生诠释了土与火的艺术,这份人类文明之路上的印记,我们不可让孩子们遗忘。”王婧怡频繁深入乡村,探访民间陶艺大师。老陶工们技艺娴熟地塑造泥土,满怀敬畏地展示手工作品,他们泥土斑驳的裤脚与脸上因满足而生的皱纹,总让她深刻感受到那份坚守的力量。
传承,是岁月赋予的厚重。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致力于借古开今,这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王婧怡及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乐陶小院”陶艺主题工作坊,以坛罐窑文化为基石,这在双流区乃至成都市的小学教育中尚属首例。她带领孩子们学习传统陶工艺技法、参与手工设计与制作、进行瓷板画创作等领域。孩子们不仅能学习由“泥”成“器”的技巧,感悟智巧成器的乐趣,增强文化认同感,更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情感,传承了巴蜀文化的精髓。在不断打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耐心细致的优良品格。
这是一场美育之旅,目的不是教孩子们成为工匠,而是期望他们在美术实践中感受大美中华文化,传承民族大美艺术。
“王老师,我们不怕脏。”
“王老师,让我一起来开窑吧!”
“王老师,每次开窑都充满惊喜!”
……
孩子们纯真的话语洋溢着快乐与好奇。尽管课程初期,工具摆放杂乱,小院仿佛成了“战场”,孩子们似乎沉浸在泥巴真好“玩”的喜悦中,有不停告状的,手上沾了泥浆还到处蹭的…但在王婧怡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理解了陶艺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从而学会了珍惜与尊重。他们开始自发地维护环境,妥善管理材料与工具,正式踏上了陶艺学习的征途。
孩子们用稚嫩的手探索着柔软的泥土,从揉泥、制坯、装饰、上釉到烧制,每一步都蕴含着他们对大美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作品中流淌的是他们真挚的情感与表达,他们是中华之美的小小传播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如同甘露般滋养着王婧怡的心田,给予她无尽的幸福与满足。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覃一川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