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 光影成都 | 穿过赛场与城市天际线 他记录40年成都别样变迁
75年披荆斩棘,75年长歌奋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成都也走过了日新月异的光辉历程。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也是忠实的记录者。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光影记录了成都的变化与成长,城市外观风貌、产业商业经济、人民衣食住行……城市的点滴变化,也是人民生活的巨大飞跃。红星新闻网推出《城市记忆 光影成都——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栏目,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捕捉城市活力,讲述幸福生活。
摄影师王瑞林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夏天。
8月,他去了彭州,9月刚刚回来,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成都大学,筹备即将举行的摄影展。
这次摄影展的主题,是关于成都的天际线变迁。
王瑞林是原《成都日报》摄影部主任,获得过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从1982年开始接触摄影,到1994年进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专攻体育摄影,再到拍摄城市建筑和城市天际线的变迁,王瑞林一直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着成都这座城市的变化,记录着成都这40年的“拔节生长”。
一位运动员和摄影师的体育记忆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历巨变与飞跃的时代,现代气息正不断涌现,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作为曾经的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王瑞林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这些特质在他转型成为一名摄影师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成都市体育中心。王瑞林摄
1992年,成都市体育中心正式启用,成为繁华商贸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也由此作为成都体育发展的象征,见证过无数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捷足先“蹬”》,1992年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王瑞林摄
这年4月,中国女子足球联赛四川队对北京队的比赛就在这里举行。这天,王瑞林带着新购入的定焦镜头,成功捕捉到了两队球员跳跃起来争夺足球的瞬间。“我当时觉得两位球员都要冲到我面前来了一样。”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王瑞林依然历历在目,“当我冲印出胶卷时,看到照片上的运动员仿佛跃然纸上,那一刻的激动无以言表。”照片发表后,因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与生动感,一度引发争议,甚至有人怀疑是经过后期处理的。“后来,我投稿的报纸编辑让我寄底片过去,他们看了之后也很惊讶,也证实了照片的真实性,这也是我在体育摄影里立足的第一张照片,也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张,这张名为《捷足先“蹬”》的照片,荣获了1992年全国新闻摄影金奖。
▲1994年4月17日,首届甲A联赛在成都揭幕。王瑞林摄
1994年,中国甲级联赛正式拉开帷幕,成都体育中心成为首个举办开幕式的地方。王瑞林回忆道,那时,成都体育中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雄起’之声响彻云霄,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随后的几年间,王瑞林用镜头记录下来许多珍贵的瞬间——从球迷排队购票到球员们挥舞着国旗庆祝胜利,每一个细节都被定格在他的照片中。
▲《神兵天降》,199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王瑞林摄
19年后的2023年,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正式运营,成为成都大运会的核心场馆、中超联赛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主场,并日常承接演唱会、运动会、商业发布会、电竞等多项赛事和活动。2023年,这里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文体活动60场,整个场馆群总活动数超过135场,共接待入馆观众150余万人次。每到周末,开往凤凰山的地铁上,挤满了身穿红色球衣的球迷。
▲2023年,凤凰山体育场。王瑞林摄
走进凤凰山体育场馆,王瑞林感慨万千。“过去受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我们不得不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寻找最佳拍摄角度。而现在,体育场馆有了更好的照明系统,摄影设备也更好了,即便是夜场比赛,摄影师也能拍到很好的照片。” 王瑞林说,“我也去看过一场比赛,现场氛围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从里到外都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足球文化气息。”
从成都体育中心到凤凰山体育公园,不仅仅是两座建筑之间的更迭,更是成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成都正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凭借浓厚的体育氛围、一流的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在此举办,向世界展示着专业精神、蓬勃活力以及对体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城市天际线 成都变迁的见证者
如果说赛场是动态的捕捉,那么对天际线的拍摄,更像是在静态中追寻变化。
▲1989年,一环路府青路立交桥。王瑞林摄
▲2016年,一环路府青路立交桥。王瑞林摄
开始关注到城市的天际线,是一个偶然。王瑞林回忆道,那是80年代末期,最开始,是一本杂志邀请他拍摄城市新建筑。这一契机不仅让他踏上了摄影之路,更让他意识到通过镜头记录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992年,四川物资大厦。王瑞林摄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2年,这栋大厦是四川物资大厦,在当时已经是成都很高大的建筑了,但当时的拍摄技巧和器材都不行,但我很认真地了解学习了建筑的高度、面积、使用情况等,这些经历对我后来从事记者工作打下了基础。”王瑞林回忆道,随着时代的进步,成都的高楼建筑越来越多,而城市的天际线也在不断改变,这些标志性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2004年,温哥华广场楼顶向东眺望市区。王瑞林摄
▲2024年,同一点位拍摄的对比照片。王瑞林摄
采访中,王瑞林还展示了一张摄于青羊区温哥华广场的照片。照片中,天府熊猫塔已经建成,再往远处看,发电厂烟囱还在冒着烟。“从这张照片中看到,仅仅20多年的时间,成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成都的天际线已经初具规模。”
天际线扮演着每个城市给人的独特印象,世界上没有两条一模一样的天际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的变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变化,王瑞林开始有意识地拍摄对比照片,选择相同的参照物进行前后对比,让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变得如此不同。
▲2002年成都合江亭附近。王瑞林摄
▲2019年同一点位拍摄的对比照片。王瑞林摄
2008年8月,一个晴天。“那天早晨,光线特别好,刚刚走进报社就有人喊我,说王老师快去楼顶拍照,我立刻拿着相机上楼,在楼上等了很久,终于拍摄到了城市与雪山的合影。”拍摄下雪山和城市的合影后,王瑞林非常激动,“因为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们从小就会背诵,没有想到真的看到了。”王瑞林说道,在一次影展中,四川省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张德重老师看到这张照片,激动地说道:“照片中的雪山是四姑娘山。”“后来他从方位、角度、时间等不停举证,认定这就是四姑娘山,最后将这张照片及时收录进即将出版的旅游画册。”王瑞林说,这是现在已知最早在市区拍摄到的清晰的,并被确认为四姑娘山的照片。
▲画册刊登照片(左图)。王瑞林摄
如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拿起相机,捕捉城市与雪山遥相辉映的画面,“越来越多的年轻摄影师加入到了记录成都行列之中。他们不仅拍摄出了更加精细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还会对每座雪山进行详细的标注和介绍,展现出他们对摄影的热爱,更是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王瑞林说。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王瑞林身体状况已不如年轻时,但他仍然坚持记录成都的发展。“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将继续拍摄成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种变化呈现给更多人看,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图片由王瑞林授权使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韩钰宁 李婉清 视频 陈俊州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韩钰宁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