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24小时不停 投产59天就上规

2024-09-27 07:46  来源: 成都日报

福融(四川)忙碌的生产线

开栏语

当前,成都正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各级各部门纷纷拿出真招实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城市前进的脚步与企业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

“进万企、解难题”的成效正在成为“优环境、促发展”的生动注脚。发展的动能正在汇聚,企业的信心正在增强。在城市的各个领域、产业的各条赛道,成都的企业正以竞速赛跑的姿态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有鉴于此,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今起特别推出“提质增量·竞速赛跑——党报大调研”栏目,记者兵分多路,深入不同产业链的多家企业,展开深度观察,于生产经营一线记录企业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鲜活实践,敬请关注!

福融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申成丽有两部手机,除了吃饭睡觉,手机随时都拿在手里。她可不是在玩游戏刷短视频,而是在处理订单。“我们已接到2000多万元订单,新订单增加态势明显,手机电量随时告急。”她办公室对面的崭新厂房里,项目一期一条德国布鲁克纳膜材料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四班三倒,生产24小时不停歇。

这家入驻成都市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的企业,创下了一个纪录:今年6月28日建成投产,8月25日即达到2000万元产值,短短59天便实现上规。9月14日,青白江区统计局已接到园区指导企业填报的上规材料。惊人的速度自然引出一个疑问——福融(四川)怎样在拼?

拼建设

打好采购招聘“提前量”

厂房不到一年完工投产

来到欧洲产业城北偏东位置,一眼就能看到福融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全新的厂房与办公楼。这块面积161.365亩的土地,去年此时还是一片工地。

2020年接触考察,2021年11月18日签约,2022年2月工作组入驻,2023年4月项目破土动工——这几个时间节点,福融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行政经理何奎虎记忆犹新。在他看来,扎实的前期工作,为项目后续创造的上规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重要的工业中心,新材料正是该区支柱产业之一。聚集国际铁路港、国家集装箱中心站等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产业发达,交通网络覆盖西南,辐射欧洲及中亚、西亚。同时,企业与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正共同研发BOPP先进新材料技术。“经多方比对,总部决策将其全国第五个生产基地落子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项目早一天建成投产,就能早一天创造价值,多个“提前量”最终促成一个“快”:就在企业与青白江区还在前期对接的当口,福融总部便启动采购18条德国布鲁克纳全球领先的8.7米多层共挤膜材料生产线,其中有4条规划在成都生产基地;130余名工人提前就地招聘,分批送往福建福清、江苏南通、广东肇庆、山东潍坊生产基地集中培训。

园区也不“闲”着。落地协议刚签署,土地还没拿到,欧洲产业城便与企业一起找来设计公司,提前做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一期用地161.365亩、预留100余亩用地刚到位,园区便开出“绿色通道”,厂区大门、道路、绿地等外围临时设施提前开建。

园区规划建设部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在项目立项、用地、报建等多个环节,服务专员提供全生命周期代办和跟踪服务,很多流程在合法合规范围内得以归并,厂房不到一年就宣告完工。

今年6月28日上午9时,项目一期第一条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发出轰鸣,福融新材料(四川)正式投产。

拼生产

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

销售端全力以赴抓订单

走进福融(四川)成都生产基地的厂房,偌大的自动化厂房运转有序,厂区干净整洁。再到库房查看,准备装车的“双面电晕消光膜”“印刷制袋膜”生产日期全部集中在9月中下旬。“我们目前的月产能达到3500吨,正在向4700吨的顶峰产能冲刺。”福融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博说道。

可观的产能来自这条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生产原料聚丙烯颗粒投入生产线,经制膜、收卷、分切等工序,乳白色的薄膜以600米/分钟的速度,汇集在8.7米长的硕大金属卷轴上。未来数年内,这种全球单线产能效率最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最强、节能环保性能最优的生产线,将以每年投产一条的速度递增至4条。届时,出产自成都生产基地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将在福融新材全国超80万吨的年产能中占据重要比重。

高产能带来高产值。8月25日,“2000万元”出现在企业的产值统计表上。这意味着福融(四川)投产59天,主营业务便达到规模以上。9月14日,青白江区统计局已接到园区指导企业填报的上规材料。后续,企业将获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补贴、人才扶持、员工子女入学、金融服务等重点培育政策。

着眼第四季度,企业正朝着1.5亿元的年产值发起冲刺。来自生产端的这一目标,无疑给销售总监申成丽加了“担子”。“我们的产销比目前在90%左右,产能在提升,销售端也必然要加油。”她向记者出示手里的两部手机,订单、收款、出货……只需要手指轻点,库房里的产品便确定了买家。

事实上,在生产线投产之前,申成丽便带着团队开始了客户摸底工作,销售端跑在了生产端之前。更重要的是,福融(四川)还手握“尚方宝剑”——总部特许成都生产基地开展自主经营试点,拥有自主定价权。“原材料价格一天一个价,成品价格每天也跟着变动。以往议价必须报总部批准,耽搁时间就有丢失订单的风险。”如今,与客户商议的新价格,只需经申成丽和总经理两人确认即可定下,“就一个电话的事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摄影 魏麟潇

园区全力帮

四川没有相关材料生产商?

园区表态:立即研究定向招引

如果想在工作时间去办公室找欧洲产业城企业服务部部长白子锐和他的几位同事,十有八九要扑空——他们随时处于走访园区企业的状态。“企业生产经营遇到难题,我们要上门办理服务。企业还未提出的诉求,我们通过走访帮忙梳理汇总。”

欧洲产业城管委会主任陈智,也是同样的状态。调研采访不停被企业的来电打断,有询问成都市新出台的支持企业“四上”政策的,有咨询园区供电、交通配套情况的,他事无巨细一一回复。“临近年底特别忙,企业都在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我们的目标任务也很明确,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好务,持续做优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截至目前,欧洲产业城拥有入驻企业60余家,以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为主。在今年上半年,园区便实现了工业产值63.9亿元,全年目标锚定150亿元。

“以商招商”,产业“大招商”,这一园区良性发展的理想状态,或许是值得关注的突破口。调研中,记者记录下福融(四川)数位高管与园区“服务专员”像朋友一般的几段聊天。其中一段是,企业发现四川没有PET热塑性高聚物材料生产厂家,特地为园区“支招”建议定向招引。信息引起园区的重视,立即表态将专题研究,进一步延长园区新材料产业链。

产业加速跑

用好用足设备更新等政策

成都新材料产业持续加力

新材料产业是成都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全市819家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2224.3亿元,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方阵前列。全市新材料产业现有12家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约2000亿元;累计培育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48个省级创新平台。

直面当前产业下行压力较大、应用场景开发不足的问题,成都新材料产业正蓄势加力。具体怎么做?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新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新材料企业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提升存量企业发展质效。

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围绕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材料需求,研发推广首批次产品,形成产值增量,引育成都本土特色新材料展会品牌。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与智能终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

同时,进一步加强产业研究,对标先进城市,牵头加快编制新材料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切实解决新材料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