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时速140公里市域全自动运行列车在成都新津经开区诞生

2024-11-19 14:56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刘杰)11月19日报道 近日,成都轨道交通 13 号线一期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其右线区间实现全线贯通,为后续全线隧道施工筑牢根基。与此同时,13 号线一期列车的装配、调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力保障线路如期开通运营。

mmexport1731995976603

走进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十几台即将服务于 13 号线一期的列车正在进行最后的精修工序。这些列车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车体等部位运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有效降低车辆重量,达成节能减排目标。车辆运行模式为全自动驾驶,其乘客信息系统采用前沿的图像识别技术,不仅能检测车厢内遗留物品,还能精准掌握车厢拥挤程度。针对走行部、弓网、轨道等关键部位,列车配备多个智能监测装置,如同拥有多双“慧眼”,时刻全方位、动态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运行安全。同时,多项隔音降噪措施的运用,极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mmexport1731995980637

值得一提的是,13 号线一期列车从生产、涂装到装配,均在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内完成。其中,列车车体的打造过程尤为关键,车体主要由底架、侧墙、端墙、车顶和司机室五个部分焊接而成,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先进的“秘密武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该机床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且先进的数控机床之一,列车底架、箱体等部件均可在其上进行精密加工,其精度可达 0.001 毫米,仅为人类头发丝的 1%。经数控机床加工后的车体,再由机械与人工师傅协同进行精密焊接,数小时后一节车厢的车体便可成型。

mmexport1731995986979

车体成型并完成涂装上色后,便进入装配环节,此环节涵盖列车地板、窗户、空调及相关线路的安装等内容,是列车从“毛坯”到“精装修”的关键转变过程。为提高装配效率,产线将整个环节细分为十几个工位,并于去年开始实行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以流水式作业组织生产。数据表明,实施该生产模式后,13 号线列车整体生产周期从 72 天缩短至 56 天,生产效率提升 22%。装配完成后,列车将进入最后的编组、调试阶段。

mmexport1731995989458

在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不仅有列车的生产制造,中电建成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也积极助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该公司自主研发管片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搭建智能制造平台,实现管片生产信息互通、数据可视化集成化管理,并推行“管片身份证”二维码,确保管片生产全过程质量可追溯,有力推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mmexport1731995992104

随着成都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依托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新津已汇聚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50 余户,逐步构建起集研发设计、整车制造、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下一步,成都轨道集团将聚焦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助力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加速构建成都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这一系列的发展不仅展示了四川成都新津经开区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成都乃至全国的轨道交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成都新津)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监制:孙耒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