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速“焕新” 一小区一景改到居民心坎里

2024-11-29 07:40  来源: 成都日报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龄”小区华丽变身,一片片背街小巷焕发新颜,不仅整体提升了城市面貌,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变“住可宜居”,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改造老旧小区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更是推动民生福祉、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居住环境为幸福“加码”

“以前大家都想着往外搬,现在却舍不得走了。”在锦江区锦华路街道金宏苑,居民甘阿姨看着改造后的小区, 满意地笑着说。

曾经破旧的外立面换上了“新衣裳”,道路黑化后变得干净整洁,重新规划的停车位整齐划一。秋日的午后,阳光柔和而温暖,居民们惬意地在院子里晒太阳、拉家常……

谈起小区改造前的样子,居民们说,那是另一番景象:“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晚上小区里黑灯瞎火,回家时总提心吊胆。”“楼道内各种线缆像乱麻,看到都害怕。”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千家万户,一场场坝坝会接连召开,居民代表、党员代表齐聚一堂,商议老旧小区改造的大事。在此次改造中, 梳理了改造需求清单,同步实施基础类、安全类、完善类改造。

与此同时,小区还新建围墙,新建非机动车棚,临街围墙翻新,新建大门门头,树木移栽,新增灌木……仅用几个月时间,金宏苑小区就实现“华丽转身”,既好看又好住。

在锦江区南光印象小区,沥青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车辆在新规划的停车位有序停放,在湛蓝天空的衬托下,一幢幢楼房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是一个“高龄”的老旧小区。

针对小区“一老一小”占比较高的实际,以及上下楼难、健身难、停车难等“急难愁盼”,实施空间焕新、设施焕新、品质焕新“三大工程”,清理闲置场所,释放小区空间,增加健身、议事等场所,增配健身器材,完善门禁、照明、监控等系统,翻新外立面、楼道墙面及屋顶防水,栽补花卉绿植等,让老小区焕发新生,也为居民留下独特的记忆。据了解,改造中,深入挖掘“百年南光”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等,以传承空间肌理、传承文化场景、传承时代精神“三大传承”为支点,营造记忆长廊、艺术画廊、幸福回廊、健身广场等文化传承微空间。

老旧小区成热门打卡地

“你看嘛,外墙美观又有品质,道路干净又平整,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院子一下子敞亮了不少,大伙儿都很满意。”谈起焕然一新的院落改造,成都高新区玉林西路31号院居民王惠群连连点赞。

茶余饭后,小区居民总喜欢三五成群聚集到楼下,或拉家常、或散步、或下棋,尽享休闲时光。王惠群说:“现在不仅生活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虽然儿女想让我们去新开发的小区居住,但是我们舍不得搬走,还是这里住着舒适幸福。”

这个楼龄30年的小区,由于建成年代早,路面损坏严重、活动场所缺乏、停车位紧张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小区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改造方案不仅对小区的外立面、道路、绿化景观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还通过拆墙并院、违建治理等系列创新改造,新增了停车位,优化了院内停车,提升了小区空间和公共配套设施设备的利用率。聚焦老年人需求,设置休息凉亭,新建党群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设备,一举将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性问题彻底解决。

在武侯区玉林南路7号院,谈起最近小区的变化,居民脸上满满都是幸福感。曾经黯然失色、老旧破败的两排农具房,如今已经蜕变为精致时尚的咖啡店、花店、手工作坊;曾经安全隐患丛生的大杂院,已华丽转身,化作安逸闲适的青年文创聚落,成了热门打卡地,节假日最高峰时单日吸引数千名年轻人前来打卡……

这个承载着近4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将114间农具房改造为青创小店,先后引入独立咖啡馆、手工艺店、理发店等36家青年文创小店,成为全国首个大体量青年文创小店进驻的老旧院落,居民收益不降反升。

在龙泉驿区滨河北路15号院住了10多年的居民陈女士看到焕然一新的围墙很是感触,“以后我们的老小区就是‘新’的了,娃娃有耍的地方,老人也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真的很好。”滨河北路15号院定位为“全龄乐园”,在为中庭空间赋能时,便考虑到多功能复合空间,打造亲子空间、文化长廊、康体健身场地满足全龄段的需求。龙泉驿区滨河北路11号院,则考虑到小区老人居多,在设计时便注意到入口人车分流、电梯安装、活动节点均可无障碍到达、入口台地花池取消进行放坡处理等细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文/图

原标题:老旧小区加速“焕新” 一小区一景改到居民心坎里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