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冰雪市场,成都如何“燃”起来?

2024-12-31 07:49  来源: 红星新闻

从“尔滨”归来稳坐c位,到黑龙江、河北等地的冰雪“新花样”频频冲上热搜,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全国各地涌现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冰雪“冷资源”成为激活“热经济”的强劲引擎。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突破5亿人次。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冰雪运动正跨过山海关、迈过秦岭淮河,向全国辐射,在地域空间上正突破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的传统阻隔,在产业链条上正在从过去的冰雪旅游向冰雪培训服务、运动赛事、设施装备等全链条发展格局转变。

以成都为例,在刚刚过去的这周,火热的冰雪旅游经济两次登上央视,在各大OTA平台上更是位列冰雪目的地搜索热度及增幅排名全国第二,以成都为主要节点的“蜀山冰雪·安逸四川”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文旅部官宣的12条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预计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当冰雪运动不断打破地域和季节差异,“北雪南移”成为冰雪经济新趋势,成都如何掘金万亿级市场,让“冷资源”加速转化为“热动力”?

▲西岭雪山滑雪场

01

北雪南移——

“南方小土豆”抢占冰雪经济新赛道的底气

“今年开板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除了成都周边游客外,还有很多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游客,前几天还接待了好几个来自东南亚的旅游团队。”12月18日起,西岭雪山滑雪场正式开板,这是该滑雪场3年来最早开放的一年,游客对于冰雪经济的消费热情也超出了西岭雪山景区相关负责人的预期——今年进入雪季以来,游客量大幅提升,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85%,近年来西岭雪山景区最高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

人气旺,消费更旺。随着西岭雪山滑雪场的开板,从大邑、花水湾,再到沿线的酒店和民宿入住率均大幅度提升,周末景区内的酒店基本满房,更是带动周边餐厅、特色小吃、滑场配套的商品等产业的发展。一位在西岭雪山附近经营配套商品的小商贩透露,每天能进账2000元以上。

冰雪经济不断升温,成都也以多样化产品、高质量服务吸引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不断拓展冰雪产业新空间。北京冬奥会时期,被谷爱凌、苏翊鸣带火的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国家和省级冰雪运动员、青少年冰雪运动员、滑雪爱好者会在这里进行反季节训练。

“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快,仅是跳台就从原来的1个增加到了6个,目前我们已拥有1米、3米、6米、8米、10米、14米跳台,国内外10余个滑雪团队都把这里作为训练基地。”成都尖峰旱雪体育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魏告诉记者,最近各个跳台几乎都排满了,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几乎都有人在用。

“我是陪朋友来成都看大熊猫的,没想到却被这里的雪场‘硬控’了。”来自河南的刘洋调侃道,在成都的几天行程里,不仅看了心心念念的大熊猫,还到都江堰、青城山体验了山水人文之瑰丽。最让他意外的是,在成都热雪奇迹体验室内滑雪和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尝试大跳台,“完全是另一种滑雪乐趣,非常棒的体验。”

▲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

在携程、飞猪及同程旅行等OTA平台上,冰雪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过3倍,在国内十大滑雪度假城市中北方城市占据8席,成都与广州被称为“新兴体验型滑雪度假城市”。

“南方小土豆”成都凭什么在优质冰雪资源富集地区的北方城市中拼得一席之地?全天候、多选择、现代化,是在记者采访中被不断提及的词——

成都既拥有南方唯一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一西岭雪山,也有亚洲最大规模室内真雪场一都江堰融创雪世界,还有国内最大规模大跳台一新都尖峰旱雪场,以及众多顶流文旅资源,一年四季不间断运营,使成都成为“南方冰雪运动首选地”,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冰雪经济自然“火力全开”。

02

冰雪“热”背后的“冷思考”——

冰雪经济如何向全链条发展格局转变?

成都冰雪经济到底有多“旺”?近年来,成都依托西岭雪山等冰雪自然资源禀赋,在扶持壮大真冰、真雪项目基础上,利用仿真冰、人造雪、“金针菇’旱雪毯等新技术,大力推广旱雪、旱地冰壶、轮滑冰球等南方特色冰雪运动项目,积极推动“冷资源”变“热产业”。2023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冰雪游”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00亿元。

随着冰雪旅游蓬勃发展,成都冰雪经济也由过去的冰雪旅游单链发展格局,向冰雪培训服务、运动赛事、设施装备等全链条发展格局转变,冰雪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张魏对此感触:“这两年,滑雪场接待游客从基础性的普通滑雪人群向专业化的滑雪发烧友转变,我们也和一些学校进行了旱雪运动的普及训练活动。”

张魏说,随着业务持续拓展,旱雪这项运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今年滑雪场开启了在境外的宣传营销,俄罗斯、日本等国的专业团队也纷纷前来体验训练,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仍缺少专业化的教练团队。

张魏还注意到,目前冰雪旅游发展涉及的运动竞技、赛事运营、培训服务、冰雪管理等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特别是现有冰雪产业人员大多不具备冰雪专业知识,“滑雪季部分雪场存在滑雪指导员无证上岗现象,大型雪场只能在各高校或俱乐部临聘教练员,既不专业也存在风险。”

与此同时,张魏还谈道,虽然目前滑雪场的部分装备是“成都造”,尖锋生产的“金针菇旱雪毯”也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但是对于一些滑雪板、滑雪鞋等专业性强的装备几乎都是产自外地,希望未来能够在成都采购到相应的冰雪装备。

“尽管成都拥有南方稀缺的冰雪资源和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但要进一步发力冰雪经济,在基础设施投入、消费场景打造、人才队伍建设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堵点亟需打通。”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教授长期关注成都冰雪旅游发展,在他看来,伴随着冰雪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对冰雪消费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就需要进一步打通堵点痛点。

比如,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滑雪场一般位于高地势的山谷中,进出景区部分道路比较狭窄,导致冰雪旅游季节道路拥挤,以大邑县城至西岭雪山景区为例,公路通行用时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旅游旺季会更长。同时,不少景区未摆脱“门票经济”,冰雪消费客群以观光型群体为主,消费多集中于门票、吃、住等刚性消费上,缺乏“冰雪+演艺”“冰雪+科技”等具备现代感、科技感的产品,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少。

03

打破地域、季节差异——

如何乘着“冬”风“热”起来?

从北国的“冰雪奇缘”到南方的“滑雪新潮流”,“冰雪热潮”已蔓延全国。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能否活跃冰雪经济、拉动经济增长,最终还要体现在冰雪消费上。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分别达1.2万亿元、1.5万亿元。

目前,成都的各类冬季项目场馆已经多达60余处,冰场面积为1.6万平方米,雪场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超过200万,辐射人群超过500万人。当冰雪经济的空间限制被打破,成都如何丰富冰雪消费产品,创新消费模式,接住冰雪经济的“泼天富贵”?

在近日启动的成都西岭雪山南国冰雪季暨2024年成都市冬季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上,正在打开“四季冰雪”新场景——熊猫雪世界、西南最大滑雪地形公园、夜游灯光秀等多种新场景新业态也将在西岭雪山景区陆续展现。

其中,正在建造的全新“西岭·熊猫地形公园”规模达到了18000平方米,集安全+趣味+视觉+社交于一体,这也是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滑雪地形公园,预计2025年1月1日正式开放,本雪季可面向大众开放至2月底。

▲西岭雪山景区

“春赏杜鹃,夏可避暑,秋观红叶,冬能滑雪,今年景区接待游客总量已突破100万人次,正稳步推进从‘冰雪游’向‘四季游’的全面转型。”西岭雪山相关负责人透露,紧扣“冰雪+山地”的特色资源,未来将构建“全时、全域、全景”产业产品体系,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当下,要通过整合冰雪旅游、文化和体育等多种业态,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冰雪产业链,冰雪经济的市场潜力有望得到全面释放。”诸丹告诉记者,厚植成都冰雪资源类型、特色,差异化策划一批冰雪文旅融合项目,延长冰雪产业链条。比如在体育赛事方面,以西岭雪山高级滑雪道、尖锋旱雪场等场馆为突破口,争取重大冰雪赛事落地成都,推动赛事流量变成产业发展增量。

如何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是诸丹提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他看来,冰雪经济产业潜力巨大,要聚焦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赛事、冰雪装备、冰雪度假、冰雪康养等领域,引育一批市场主体迅速打开国内外消费市场,并拓展冰雪消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构建“冰雪+文创”“冰雪+美食”“冰雪+研学”“冰雪+康养”等消费场景,激发冰雪消费潜力。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段琪琳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