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 |蜀道通江文化遗产再迎关注!
2月15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一行莅临通江,前往小新场穿云洞段古道、广纳高坑河槽等地调研蜀道米仓道通江段。
这不仅是对通江文化遗产的深度探访,更是对千年蜀道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蜀道通江段,探寻那些被岁月雕琢的历史印记。
千年蜀道通江段
古蜀道是古代中原与巴蜀之间的重要通道,而蜀道通江段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秦汉时期的米仓道、唐代的洋壁道、汉壁道、荔枝道等,古道依山沿河而建,现存近百里。这些古道遇山开路、遇河架桥,多用就地石材铺面,部分地段设有栈道和挡马墙,宽度约1米至2米。见证了通江从秦汉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纽带。
蜀道通江段重要文化遗产包括阎王碥栈道、穿云洞古道、渡水溪古道、红花溪古道、碑坡古道、龙门溪古道和广纳高坑河槽等地。
01阎王碥栈道
位于诺水河镇玉皇坝村,现存1000米,是汉壁道的重要遗存。它上至长安,下达巴渝,以险峻著称,留存有木栅栏、石阶等遗迹,见证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
02穿云洞古道
起于涪阳镇,止于火炬镇穿云洞,是米仓道在通江的关键节点,连接汉中与通江、平昌、巴州,见证了古代交通的繁华。
03渡水溪古道
位于大兴乡、火炬乡和民胜镇交界,现存清光绪年间的石刻,记载了古道的走向,是研究米仓道的重要实物资料。
04红花溪古道
位于民胜镇焦坪村,现存约2公里石板路,蜿蜒曲折,留有歇脚平台,是连接陕西洋县与巴州的重要通道。
05碑坡古道
位于沙溪镇白石寺村,现存827米,有2060级石梯,是文胜至沙溪的交通要道。
06龙门溪古道
位于永安镇石庙子村,由“东道桥”和“西关桥”连接,是洋壁道的重要节点,为研究古道走向提供了珍贵资料。
07广纳高坑河槽
位于广纳镇高坑坝村,人工开凿,长约50米,宽约3米,深约2米,中上部左侧建有导流槽;存留船桩孔若干,是蜀道水路畅通的重要设施,见证了古蜀道的水运历史。
蜀道申遗通江行
蜀道,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道,如今正迈向世界舞台,蜀道已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
通江县作为蜀道沿线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在文物保护与申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5月16日,通江县受邀参加川陕渝地方政协推进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协商会议。
12月13日,通江县再次受邀参加第三届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理事会会议。
蜀道申遗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通江县在蜀道申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展现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当。未来,通江将继续携手沿线城市,共同推动蜀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通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编辑: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