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您要查看的页面没有办法找到
返回网站首页非常抱歉,您要查看的页面没有办法找到
返回网站首页三年前,他骑着自行车行进在8公里长的川陕路上,数清了沿途每一个停车场,了解川陕路拥堵之因;三年后,他再次用脚步“丈量”北城水系,经过深思熟虑,形成提案——他就是政协委员朱锐。
2011年,为了弄清楚川陕路为什么这么堵,朱锐骑着自行车实地“丈量”了川陕路上约8公里的路段。“我到沿途的停车场数票根,了解到这段路二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停车场每天有5000多辆车进出、停放。”朱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000多辆车子,一个车子按10米算就是50多公里,都可以绕三环路一圈了,这样的交通状况咋不堵?有感于此,朱锐2011年11月发出了《关于着力改善成都城北交通现状的建议》。2012年2月,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北城改造正式拉开大幕。
2014年,“北改”三年后,朱锐利用年假时间,靠双脚实地踏勘了“北改”区域中的东风渠和小沙河,并在本次“两会”中就如何改善“北改”区域中小河流滨水地带路网结构建言献策。与此同时,他还提交了《关于对金芙蓉大道通行问题的建议》,再次将视线放诸北城交通。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直言,“北改”三年,不仅城市新了,交通畅了,在城市产业升级方面,北城也逐渐拥有了可圈可点的产业项目,曾经的“洼地”变为“高地”。“现在,我带着5岁的女儿走在日益繁华的北城,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她——这里的变化,也有爸爸的功劳哟!”朱锐难掩激动地告诉记者。 (记者 徐璨 摄影刘阳)
原标题:建议“北改”第一人 持续关注三年再建言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非常抱歉,您要查看的页面没有办法找到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