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想象之外的成都
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刊发封面报道《想象之外的成都》。“过去成都的货物是单纯东流,现在我们有了蓉欧快铁,就变成了双向流动,未来泛南亚的铁路开通,就能达到三向流动了。” …


良好的物质条件,使成都人自古便对高品质生活孜孜以求,进而产生了独特的物质审美观。这便是一种因富足而形成的趣味。…[详情]

“天府之国四面埋伏的隐约与温润,日复一日云雾包裹的神秘与诡异,让这里的每一个人多愁善感,滋生无穷的想象,内心蓬勃而骚动。成都是一块适合诗歌和诗人生长的沃土。”…[详情]

“雅趣”已经成为成都气质的一种,反映在年俗礼节、言谈举止中,就像罗念生先生在《芙蓉城》一文中所写:“燕京城像一个武士,虽是极尽雄壮与尊严,但不免有几分粗鲁与呆板;芙蓉城像一个文人,说不尽的温文,数不完的雅趣。”…[详情]

成都是一个可以将生活艺术化的城市。老舍先生曾经在抗战时期来过成都,写了一篇散文《可爱的成都》。他认为成都之所以可爱,就在于成都有很多“美好的小东西”。…[详情]

华西坝代表了成都气质中最开放与包容的一面,它的新、洋、时尚,与老成都的世俗、乐天、诗意共同构成了现代成都气质的底色。两者彼此交融,并行不悖,使得成都气质的底蕴更加深厚而丰富。…[详情]
-
成都 一座城市的国际化之路
成都的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吃惊的改变,这座迅速发展的西部城市,处处都在飞快地有机更新,透过她全新的面貌,我们可见到一个国际化城市丰满的身影。…
-
成都 互联网创业新地标
从天府大道一路向南,高新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变成了成都的新风景,在玻璃幕墙闪烁的光影中,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成都落脚、起步,开始缔造新的传奇。…

-
1世界各地网友疯狂阅读点赞“想象之外的成都”
-
2网友说成都的“想象之外”:就是离不开它
12月17日,《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成都封面报道的开篇部分,当天的点击率就超过10万,许多网友纷纷在微博微信上转发、评论。…
-
3外地人看成都:快发展,慢生活 让我喜爱让我向往
因为工作原因,车琴已经在成都生活了近10年,平日里,但凡有新鲜稀奇的事情都会约上三朋四友感受一番,尽管自认为对成都的了解比较多,但在看过三联生活周刊这篇文章后,还是感叹,“成都,真的在想象之外。”…

是的,随着一个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落地,一次次与世界名城的“握手”,一场场国际展会的举行,一条条国际航线的开通……成都,离世界越来越近,世界则回应给成都热情的拥抱。如今,这座打上“国际化”标签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找准了自己在世界的坐标,并不断大放光彩,全域开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查看详情
-
1阿来:让成都文化走出去
阿来说,与中国的其他城市不同,成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是休闲人的安乐窝。时间对于成都人来说就是生活,成都人会玩,会享受生活。…
-
2文化学者袁庭栋:成都的文化宝藏有其独特魅力
成都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位文化名人,每一段历史故事,都飘散在空气中,来到这里,可以“嗅到”更多成都的味道,发现更多爱上成都的理由。…
-
3著名画家叶瑞琨:成都散发地域文脉气质
成都的艺术充满了“神秘感、空灵感与诡谲的想象力”。这里区别于北方画家的庄严,江南画家的柔美,形成了包容度极强的文化多元性。…
-
4川剧“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成都人性格就像川剧
作为一个成都人,陈巧茹看了这期内容后,也感到获益匪浅。她说。“成都人的性格就像川剧,包容豁达幽默。”她说,如今的川剧人都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求川剧的创新发展,寻求成都文化的有机更新。…

巴蜀文化学著名专家、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谭良啸研究员说,此次《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以城市生活与文化全景式的画面,展现成都文化的有机更新,表现了成都人独特精神气质,颇具吸引力。 查看详情


- 王图图V说:
可以在上一秒逛完新中兴,下一秒即刻融入IFS。前一脚还在浣花溪漫步,后一脚就踏入了兰桂坊的酒池。左一瞟还在宽窄巷子品一杯盖碗茶看着川剧变脸,右一瞥已然坐身于星巴克拜读张爱玲。这样一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自由切换的城市,你若进来,就不想再回去。 - 星宿一尘说:
我爱成都不仅是爱她的生活方式,还有她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河边走,看到有人在钓鱼,有人在喝茶,有人在下棋,有人在掏耳朵,就想起了那句话,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成都有种遗世独立的气质。 - 天涯小歌女要执笔走天涯说:
成都“温柔可爱,市井柔软。成都很少下雪也很少燥热,很喜欢成都好吃好喝的气质,喜欢街坊邻居的直爽,喜欢这里认真学习工作科研奋斗的人。 - Rachel0229说:
我理解的成都之美在于,这是一座既能享物质之美,又能居精神之安的地方,有古意,也摩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