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说
“做服务,如果少了真诚,不行。”
“其实我们不是在做平台,而是我给用户你最想要的……我们的每一个用户不是营销来的,而是我们打动来的。”
如果不是登上最新一场“创业天府·菁蓉汇”的舞台,曾经的大学生创业“全国典型”龙宏,已经在大众视野里消失得太久。从2005年开始创业,至今已有十年,他历经小伙伴分道扬镳,又一次次团队重组。过去的8个月里,他的新项目从无到有,并在“菁蓉汇”上一鸣惊人。正如这个项目的名字,“找我网”,似乎是龙宏在历经10年创业沉浮后,一次找寻自我的重启。
大学生创业明星
“创业,都创成了一张老脸。”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的时候,龙宏这样自嘲。
龙宏来自湖北恩施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贫。考上川大后,他一边要拼命学习,以争取拿一等奖学金,一边还要拼命兼职,挣生活费。做家教,发传单,推销茶叶,市场调查。
2005年,创业还没有眼下这么热。还在川大读大三的龙宏和几位小伙伴,鼓捣出一份名为《校园消费》的杂志。说白了,就是一叠广告加上代金券。4万份的发行量,每期10多万元的广告收入,让这份号称“全国首个高校校园媒体”的杂志,吸引了包括《中国青年报》在内的诸多媒体的关注。短短两年,这个创业团队成为名震一时的“全国典型”,堪称大学生创业的神话。
2008年的“5·12”地震后,《校园消费》资金链断裂,濒临绝境。在一番“挣扎”后,神话破灭,小伙伴们分道扬镳。这时候,龙宏决定留下,重新走回广告公司的老路。一年后,公司还清负债,扭亏为盈,业绩迅速提升。出人意料的是,龙宏与曾经在高校广告市场“短兵相接”的“对手”黄海波联手,共同成立了他创业生涯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2012年,新项目“美恰”立项。2014年,更倾向于技术的黄海波决定退出,专注做“美恰”。这一次,龙宏决定放手。
合伙人卧底计划
“美恰”的剥离,让龙宏将精力专注到下一个项目:找我网,一个婚庆O2O平台。美恰是更多依靠技术驱动的项目,而找我网是更多靠服务驱动的项目。对于硕士阶段攻读服务营销的龙宏来说,后者是自己更倾向的一个。
提到找我网,不得不提到龙宏的新伙伴:岳战。早在2010年,在省工商局工作的岳战,就与创业中的龙宏认识。不久之后,岳战辞职,前往深圳打拼。2013年底,岳战兴冲冲地回到成都,找到龙宏,抛出了做婚庆的想法。这与正谋划着做服务类O2O的龙宏不谋而合。
2012年底刚刚结婚,龙宏对婚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颇有感触。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服务良莠不齐,再加上新人都没有经验,他认为,一个婚礼定制服务的O2O平台是有机会的。但是,对于婚庆行业,龙宏和岳战却都是门外汉。一番讨论后,一个包含着“卧底计划”的口头约定达成。
不久之后,岳战应聘到一家婚庆公司,从1200元/月的工作干起。业绩出色的他,很快被老板加薪到5000多元。而后,岳战还跳槽到一家大型婚庆公司,当上营销主管,月薪过万。去年7月,干得风生水起的岳战,果断辞职,履行约定,加入龙宏的团队。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岳战不再回来时,龙宏显得一点也不担心。“这是我们视作下半生一起发展的事情,我们相信彼此。”
“新生命”终诞生
岳战在“卧底”中积攒经验的同时,龙宏也没闲着。产品、运营、技术、服务……每个环节都得有“牛人”,但摆在龙宏面前的,却是“牛人很多,但热爱婚庆的牛人不多”的局面。
找我网的技术总监老范,原本在大公司拿着2万元月薪,龙宏能开出的月薪只有8000元。为了争取老范加入团队,龙宏前后找了他10多次,甚至还专门请他妻子吃火锅。最终,老范“就范”,降薪入职。龙宏许诺的只有一起创业的过程。
去年7月,龙宏在打篮球时不慎倒地,双手手腕骨折。这个月,他的儿子呱呱坠地。紧接着,他十年创业生涯里的又一个“新生命”也诞生了。
8月2日这天,龙宏迈入32周岁的前一周,新团队打造的婚礼服务预订平台———“找我网”上线。上线前后,双手手臂还缠着绷带的龙宏,在办公室里坐了36个小时。
找我网的第一批用户,几乎都来自龙宏和他的创业团队的朋友圈,鲜有陌生用户。那段时间,他们去新会展发传单,遇到的都是怀疑的眼神。但是,价格优势还是让找我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订单。龙宏说,较之传统婚庆公司,找我网要便宜40%至50%。
目前,找我网每月的订单量已从上线第一个月的20多个,增长到上个月的300多个。就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找我网重庆站诞生了上线以来的第一个10万元“大单”。按照龙宏的规划,今年,找我网仍立足西南地区,让更多二线城市加入。到今年底,力争每月的订单量达到八九百单,实际产生三千万至五千万元的收入。
记者手记
不言弃
“创业至今,已经30多岁了,一个项目再搞上5年、10年,就40多岁了。”龙宏坦承,创业10年,自己也赚了些钱,积累了一些资源,只希望自己接下来做的事情,真正有意义,后半生能够专注地做下去。
龙宏自评是个“做事比较真诚的人”。当年《校园消费》的小伙伴们分道扬镳之际,多数人曾主张公司破产,承担有限责任。但龙宏不打算放弃。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拉广告。很多老板都是冲着对个人的信任,把钱交给了他。虽然破产从法律上看没问题,但心里却觉得过不去。这次坚守,为他树立了重情重义有担当的形象,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后来能够还清负债、扭亏为盈的原因。
成都商报记者 王圣 摄影记者 卢祥龙
原标题:成都创业十年 重新“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