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20”芦山强烈地震过去近两年,地震之前它在全国鲜有名气,是地震让大多数人认识了它,但我们不愿让大多数人对它的记忆只有悲伤。事实上,因地震而来的外地援建者、回家的本地重建者们,都以无比乐观的心态,让这个地区经历着巨变。于是我们派遣记者重返灾区,开辟《重返芦山》系列报道,把4·20芦山地震灾区各行各业的重建故事展示给各位网友,同时也向故事中战斗在重建道路上的人们致敬!
以下是本次人物故事系列报道第二篇:不以卖木头为发展方向的芦山乌木商人——余德斌
外国工艺大师雕刻的地震祈福像
“独峰”是余德斌的镇馆之宝,当然也不卖
余德斌口中所说不卖的金丝楠乌木椅子
工人正在为金丝楠家具上漆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李立)4月15日报道 谈到金丝楠乌木产业,人们都会联想都这个产业该如何继续?因为金丝楠乌木在渐渐枯竭。在芦山县根雕产业园内的四川雅安良友木缘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问题。其负责人余德斌接待客人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这个不卖。”
作为一个乌木根雕商人,自己摆出来的东西不卖,确实让人奇怪。余德斌解释道,“比如这张桌子是金丝楠的乌木,现在这样的木材已经很少了。而一块金丝楠乌木的诞生,它在地下埋藏的时间大约在三千年以上,生长时间大约是上千年,你可以想象随着产业的发展,原材料是慢慢枯竭的。所以从情感上我觉得这些好东西应该珍藏,不能卖。”
而从经营上来看,余德斌也不能什么也不卖,去年他通过微信平台销售的乌木根雕作品在5000——6000万左右。
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矛盾,但在余德斌看来并非如此,他说,“我的某些作品比如‘独峰’不卖,但要展出,这其实是为了交流,交流是为了吸引人才和客商。和原材料相比,芦山最缺的还是这两个。而在微信上销售作品,这也是为了企业生存。”
为了吸引人才,余德斌每年都会举办免费培训班,“我们已经培养了300多名根雕学员,普通人大概认真学3个月就可以雕木头了,初期工资也会有400—500元/天,如果达到工艺美术大师级别,一天的工钱就要一万多。”
除此之外,余德斌每年还会举办国际根雕交流会用于吸引人才,“请许多国家的工艺人才来芦山切磋技艺,许多非洲的美术大师直到现在没有专业工具,上次我送了他们一套,他们还非常高兴。”
据记者了解,芦山雕刻文化具有1800多年历史,2013年芦山还被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称号。在余德斌这样的从业者努力下,全国根雕人才正向雅安聚集,“现在雅安估计有差不多300个工艺美术专家了。”余德斌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