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区域新闻  »  正文

“走在前列 成为典范 ” 62项规划引领邛崃重建

2015-04-17 17:2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50X80cm(624)

29X60cm (636-1)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刘洪 记者 江俊 摄影 刘杰)4月17日报道 按照“走在前列、成为典范”的要求,综合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民生需求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生态修复为目标,统筹构建重建规划体系。邛崃以高水平编制完成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农房重建安置点规划等62项规划,形成“多规协同化、布局组团化、交通网络化、功能服务化、风貌地域化、全域景区化”的灾后重建规划体系,全面引领和推进恢复重建。

三大层面统筹 突出片区规划

记者了解到,邛崃本次恢复重建确立了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分为三个层级统分规划工作,确立各层级基本规划方向。

一是依托邛崃市总体规划,规划邛崃西部单元为片区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验区,充分利用山水田园资源,规划多样旅游主题景区,配置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

二是确立成片连线发展带,串接受灾镇乡安置点形成几条旅游环线;明确各镇乡片区中定位及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类型及规模,以片区规划确立的主题进行特色打造。

三是以各镇乡农业项目为基础,进行周边项目开发和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和塑造。较有代表意义的如三个片区重点镇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一镇一湖”生态湿地环境塑造等。

城乡统筹、人口梯次转移 分步实施规划

邛崃恢复重建坚持“问计于民”,做好“五个结合”,系统谋划灾后住房重建与科学发展。

一是将灾后住房重建与生态移民、地灾避险相结合,分层次、跨区域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城市、中心城镇、二级场镇、安置点”的四级城镇体系。合理确定各镇区发展规模,平衡镇区安置规模和农村点规模及数量。通过规划引导,建设42个集中安置点,共1.5万户、5.3万人搬迁集中居住,其中向城镇集中(含二级场镇)的约占80.5%,向“小组生”新型社区集中的约占19.5%。灾后重建完成后10个镇乡集中居住度将达到80%以上。

二是将集中居住与产业规划、设施配套相结合,打造一批产村相融、配套完善的特色镇、精品村。规划布局“一线三点五带”,“一线”即灾后重建生态农业示范线;“三点”即夹关水寨茶乡风情小镇、高何红色旅游生态小镇、火井山水温泉小镇三个重要节点;“五带”即茶产业、彩叶林、粮经复合、道地中药材、林竹五个集中发展带。

三是将安置点风貌塑造与本土人文、生态等资源相结合,串点成线,打造灾后重建示范带。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注重体现川西民居特色和保护传统民居风貌,构建“四态合一”、产村相融的现代新村。

四是将沿线湖泊湿地水系重塑与城镇村规划建设相结合,推进灾区镇乡“山、水、田、林、村”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安置点选址与规划设计中坚持“显山露水亮田”和地灾避让原则,做到顺山就势少占田、聚散结合进林盘和“不挖山,不填塘,不改渠、不毁林”,并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理念进行设计,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村。同时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开展生态移民,引导南宝山、天台山等生态脆弱区的近1000余户农民向城镇或集中居住区转移。结合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形成“两山两江五湖三湿地”的生态体系。

五是将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旅游设施恢复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提档升级相结合。对集中居住后的水电气视讯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管理配套、乡村旅游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做到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实现西部灾区镇乡全域景区化。

LIU_0733

健全机制 保障规划高水平、可落地

坚持“问需于民”,强化“五个机制”,确保灾后重建规划“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一是实行灾后重建规划统一协调机制。成立灾后重建规划领导小组,统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重建规划中的旅游专项规划等其它专项规划编制,及时发现和协调问题,避免出现“几张皮”现象。在安置点规划设计过程中,以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侧重点等内容,对安置点规模大小、功能布局、风格样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论证与协调。

二是实行规划专家团队服务把关制度。实行总规划师制度,组建专家团队,全程审查把关规划成果。除邀请省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方面知名专家外,还邀请清华、同济等知名院校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规划指导工作。确定了全省18家优秀规划设计单位和5个专家团队,乡村规划师全程参与。期间召开规划联席会5次、专业技术审查会10余次,落实了专家意见700余条,保证了灾后重建统筹规划与具体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含金量。

三是实行规划方案四级审查机制。规划工作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建立了“初步方案群众认可、设计单位内部专家审查、邛崃市灾后重建指挥部规划组初审、市县两级规划技术会审”的四级审查程序,确保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是完善规划设计工作标准。在成都市规划局指导下,邛崃市结合地方实际与工作要求,制定了《“4·20”芦山地震邛崃市灾后恢复重建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选址的指导意见》,《关于安置点规划设计的工程建设造价概算指导标准的通知》等工作标准。相对“5.12”灾后重建,本次规划成果的完善性和成本控制的预见性等方面来说取得了一些进步,避免了常规中用大投入打造示范点的问题,基本做到了灾后重建打造精品的可推广以及规划方法与标准的普适性。

五是实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动态管理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及调整及时论证,实行动态更新并完善审批程序,确保规划刚性实施与。

四、强化实施管理,高水平完成建设工作

坚持“问效于民”,建立“四项制度”,确保灾后重建规划刚性执行。

一是建立群众自我监督制度。切实用好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村组议事会的作用,民主议决灾后重建公共服务项目。支持集中建房的群众组建住房重建议事会、监事会,全程参与住房重建,充分保障和维护重建户的权益。

二是建立设计师驻点制度。要求各设计单位派出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常驻现场,做好实施阶段服务工作,保证效果。

三是建立乡村规划师驻点制度。对全市每个安置点均安排乡村规划师现场驻点、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及时论证、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四是建立主要施工环节、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样本会审制度。坚持靠前服务、蹲点监管,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建设督导作用,会同群众代表、代理业主、督导组、对主要施工环节、施工工艺和建筑材料样本进行集中会审与许可。

通过以上措施,邛崃市42个灾后重建安置点,及各类基础设施、公服配套、产业化项目已全面推进实施。

原标题:“走在前列成为典范 ” 62项规划引领邛崃重建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