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奶奶”唐明宪。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四川站
1万余双布鞋,2.2万余双鞋垫,5000多元邮费,这是唐明宪的32年。
没有人数过完成一双布鞋需要多少针,在唐明宪的世界里,穿针、引线、打结……已是融入生命的动作,她惯常坐在家里朝阳的窗边,架上老花镜,默默地缝上一整天。
唐明宪是一群战士眼中的“布鞋奶奶”,今年75岁。32年前,她第一次将20多双布鞋寄到云南前线,此后,那双拿针的手就再也没有放下过。
唐明宪对军队的感情由来已久。丈夫张思成曾经是一名铁道兵,早年参与了攀枝花西南铁路工程建设,后转业到了朱家包矿,在政府帮助下,唐明宪举家迁到了丈夫所在的工厂,并实现了农转非。尽管住在工棚,条件艰苦,但彼时的唐明宪感到了莫大的满足。军嫂生涯让她了解了军人的付出和辛苦,全家团聚的美好则使她对军队、对政府充满了感激。
“就是想要为那些当兵的孩子做点什么。”唐明宪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唐明宪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夫妻二人十几块钱的工资负担着七口之家的全部支出,缝布鞋和鞋垫的布料显得分外奢侈。没有钱,就去捡破烂,一个牙膏皮5分钱,一包旧鞋5毛钱……车间里废弃的油碎布,在碱锅里煮了也有3毛5一斤,攒下了钱就去买针线、买布料,然后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扎鞋垫、纳鞋底,因为饱含着真诚的祝福和心愿,即使是枯燥单调的步奏,也成为了唐明宪最大的乐趣。
物质的匮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体的不适。严重的脊髓炎几乎吞噬了老人的健康。犯病时一只膝盖上面全是豌豆大小的脓包,疼得老人整夜整夜流泪,即使这样,那个弯腰低头缝鞋子的身影也不曾离开。“和平年代消防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我能为他们做的就是这些了。”唐明宪低声说。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老人每年都为攀枝花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战士送去鞋子和鞋垫共计180多双。
“奶奶缝的鞋子有家的感觉,我们都舍不得穿。”一位消防战士说。
老人或许不知道,她亲手缝制的那些“爱心鞋”,战士们都舍不得穿,小心翼翼地放进行囊,成为珍惜一生的回忆。还有战士给老人寄来信件,表达感谢之情。在唐明宪家里,那个装满了全国各地部队感谢信的柜子,是她的宝贝。云南前线某部队、甘肃省某部队、西藏拉萨某部队……从1982年到2009年,已然泛黄的信纸,是她一针一线绣起来的鱼水情深。
在唐明宪的影响下,她的子女们也加入了布鞋缝制的队伍,他们分成了“布鞋组”、“鞋垫组”,全家总动员为战士们缝上祝福和感谢。
“即使有一天我走了,他们也会继续缝下去。”打下手中布鞋的最后一个结,唐明宪说道。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媛莉 见习记者 杜江茜
原标题:“布鞋奶奶”唐明宪:32年缝制上万双布鞋送给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