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离成都越来越近。
作为不临大江、不靠大海的西部内陆城市,“交通先行”成为成都加快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定位为中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成都第二机场项目立项正式获批,今年底有望开工。未来成都将成为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除了空中枢纽建设,2013年蓉欧快铁———国内到达欧洲最快的铁路货运班列的开通也彻底改变了四川发展外向型经济长期依赖港口运输的被动局面。千载古丝路,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在“全域开放”的战略下,成都正从偏居中国西南的内陆城市,跃升为南亚、中东、欧洲进出中国的最佳“前沿门户”。
近年来,成都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的姿态,加快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的怀抱。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参与度还在不断提升。
以成都作为起点,一条条的国际航线、铁路大动脉将它与世界的各个区域相连;一个个领事机构落地成都,一座座城市与成都握手结好,成都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吸引2013财富全球论坛和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等国际盛会落地。如今备受全球商业瞩目的“2015世界知识论坛·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今日将在成都开幕,几乎所有的韩国顶尖企业都要齐聚蓉城,中韩500多位重量级嘉宾,亲自来体验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如今的成都,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吃惊的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倩影。
从双流机场出发,世界许多城市都在成都15小时的飞行圈内。
成功之都
经济第四极
今年两会期间,隶属于《求是》杂志社的《小康》以《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为题,关注了成都经济转型。谈及关注成都的原因,该杂志指出了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经济背景中,成都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度过2014年,成都以首个西部城市的身份加入了“万亿级俱乐部”———生产总值增长8.8%左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增长14.1%;全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3.9、2.6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此外,成都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80亿元,增长8%。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4家,荣获2014中国城市物流杰出成就奖。接待旅游总人数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63.4亿元、增长25.1%。
一面是新的万亿门槛,一面是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站在万亿级的新起点,成都如何再出发?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看来,“新常态”既是一个主动作为的过程,更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成都提出,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破除GDP崇拜、“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做强产业优势、推进天府新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都兴、则四川兴;四川兴、则西部强。身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成都,任重而道远。“归零再出发”心态下的成都,扭住产业升级这条主线,发展五大高端产业,以此作为新常态应对策略之一。
开放之城
林秀鸟自来
成都正以无比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在连续举办世界级盛会财富论坛、华商大会后,“2015年世界知识论坛·中韩企业家高峰论坛”又落户成都。与其说是财富论坛等高级别的后续效应,不如说是全域开放的成都,越来越能吸引海外宾朋。眼下,成都已吸引14国领馆落户,并与2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国际吸引力不断提升的成都,“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2014年,对成都来说,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成果斐然的一年:蓉欧快铁呼啸而过,串联起始发点与终点。2015年4月29日消息:成都与波兰罗兹即将建立友好城市。几日之前,成都还和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正式结为国际友城。
成都正努力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截至目前,在成都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62家。
刚刚晋级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已然成为全方位开放的前沿区、机制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今年1月,天府新区推介会上,包括中信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知名央企悉数出席,表现出浓烈的投资兴趣。
创业之城
圆青年之梦
成都正在成为一座吸引海内外“创客们”前来圆梦的“创业之城”。
近日,成都市正式出台《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下简称《“创业天府”计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一套完善的全域创业支撑体系,科技创业者突破20万人。未来十年将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创业天府”计划分“两步走”,到2020年将形成一套包括“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创业孵化体系;科技企业达到10万家;科技创业者突破20万人;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200只以上,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等。
“等我毕业之后,我马上把我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朋友们拉到成都高新区来创业”。留美博士生白勇的一句话,道出了成都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前来“圆创业之梦”的独特魅力。
说起“蓉漂”的概念,十分咖啡创始人马林亦感同身受。“我不是四川人,我来成都念大学,毕业后去广州工作了几年,然后又回到成都创业,我就是不折不扣的蓉漂!”马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回到成都创业是因为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创业氛围浓厚、宜居宜商。马林还想通过十分咖啡的创客推广机制,让北上广的优秀人才认识成都、了解成都、感受到成都给力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因而加入“蓉漂”的行列。在马林看来,未来的“蓉漂”一定越来越多。
魅力天府
最宜居城市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禀赋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里文化底蕴深厚,都市风情闲恬舒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川菜美食回味无穷,成都亦被誉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2015年,成都市提出《关于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实施方案》,正式提出要将成都建设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坐拥丰富自然、人文资源,这座城市亦不负众望。无论是建新区还是改旧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生态都被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天府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新区。白纸画图,从无到有,天府新区将被打造为第二个“产业成都”。与其他新区不同的是,天府新区选择的建设路径是基建与生态齐行。
无论是早期选址,还是制定总规划,天府新区都拒绝了“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思路。按照产城融合、组团布局、宜业宜居的空间布局要求,新区被划分为35个产城单元。
把这些产城单元“区隔”开来的,正是大面积的绿隔区。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例,绿隔区在总面积中的占比高至70%。
“从国家层面来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已经被提到很高的位置,无形中造就了天府新区的发展优势。”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经发局副局长华敏说。
利用丘陵地内大面积的湖泊、湿地、中央公园,隔离出多个产城单元,以组团化的方式控制城市发展不朝“摊大饼”的方向发展,同时营造出“入则城市、出则田园、望山见水、职住一体”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反过来又将作用于本地产业升级转型。这是天府新区建设在生态领域所下的巧劲。
去年底,被誉为天府新区“生态之肾”的兴隆湖成功蓄水。成都再添一处生态湖泊。事实上,成都的水生态系统十分丰富。
国际枢纽
内陆“成都港”
随着新机场的建设、蓉欧快铁的开通和国家开放口岸的获批,成都正以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主动担当起面向欧亚畅通“一带一路”的国际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
站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上,成都是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战略纽带。
在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世庆看来,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成都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从地理位置而言,两大战略带正好在这个区域交叉。而且成都作为中西部副省级城市中第一,其龙头位置不可动摇。”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蓉欧快铁的开通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成都物流办主任陈仲维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条于2013年4月开通的跨国运输通道,从成都出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站,线路全长9826公里,运行时间为14天。通过蓉欧快铁与航运、水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联运,成都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上的支撑作用。
目前成都市的铁路运营总里程达672公里,5个铁路枢纽项目和6条进出川铁路通道正加快建设。成都也在充分借势重庆、西安、昆明等周边城市高标准铁路项目规划建设,推动一批新的铁路项目上升为国家层面规划。
构建“二环七射”的铁路网络,成都将形成至重庆1小时快铁交通圈,至周边省会城市兰州、西安、贵阳等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8小时快铁交通圈,以及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铁路运输网络。”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报道组
记者 刘林鹏 江然 丁舟洋 张建 王天志
原标题:成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