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签署以来,中韩合拍片不再受进口片配额限制,两国电影产业交流合作迈向新层面。签订合拍协议的“蜜月期”过后,中韩电影虽通过《重返20岁》《坏姐姐之拆婚联盟》《蜜月酒店》等一系列“大动作”,在资金、人才、营销等方面探索了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中韩电影合作越来越多,昨天下午举行的“2015世界知识论坛?中韩影视文化产业论坛”第Ⅰ议题,就是关于电影产业,中韩在影视人才和技术领域新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徐立功(中国台湾纵横国际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柱益 (韩国宝蓝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会长)、吴艳(中国浙江宇佑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丛(中国浙江华策影视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黄紫燕(乐视影业副总裁)等嘉宾各抒已见,发表精彩言论。
议题观点:中韩两国应该共同携手挺进好莱坞
韩国宝蓝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会长李柱益有中韩合拍经验,他表示,中韩两国应该共同携手挺进好莱坞,“因为现在很多人可以说我们有中国市场不需要好莱坞市场,不是因为好莱坞市场规模大,它拥有百年的历史和技术,它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所以中韩两国,还有亚洲各国电影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应该进入好莱坞的市场,然后来引领全世界的电影市场,这才是中韩两国取得协同效果的一个好的方法。我们不要单纯的看一个市场,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内容,韩国虽然比中国走在前面,但是它也有很多失败的经验,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合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所以并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5或者10,取得这样的成果,在这方面我也会作出最大的努力。” 中国浙江华策影视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王丛也特别赞同李柱益的观点,他认为,“伴随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全面放开,我们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和韩国电影产业的同仁们应该携手共同狙击或者消化好莱坞电影的冲击,韩国电影产业是我们非常好的学习榜样,过去十年当中韩国本土电影市场份额连续十年超过进口片,这一点我相信也是我们共同学习的一些地方。”
乐视影业副总裁黄紫燕称,中韩娱乐业可以在五个维度上产生合作。第一、版权购买方面。其认为,韩国电影在中国本土有很高的需求量,在版权方面有很大的机会“与其让那么多盗版放映不如卖给乐视”。第二,韩国电影从业者可到中国合作发展。“中国市场发展太快了,随便找一个摄影师,他都会说对不起,在戏场”。其认为,韩国的电影工作者有很好的专业素养,但国内并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满足就业需求,因此建议韩国从业者到中国发展,也可以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第三,中韩合拍电影。其认为韩国电影经过充分本土化和市场竞争,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完整度是非常好的,但中国电影市场处在井喷式的快速发展阶段,各种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是互通有无的过程”。其建议双方的合拍片应立足中国本土市场。“中国本土市场体量太大了,如果从研发阶段就考虑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我相信双方都能在成本上有很好的回收和增值”。第四,IP本土化开发。其建议在引进IP时,必须进行本土化改编,从演员、导演、资本都是中国的,就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市场表现。第五,资本合作。其认为只有资本深度链接,中韩双方在沟通、合作和推进上才会更加有力度。
中国浙江宇佑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艳透露,今年第四季度将会推出由周迅领衔的电视真人秀,制作团队包括来自韩国的几位导演。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韩合作是必然趋势。
议题交锋:“成功不要用一两个例子决定一切”
韩国宝蓝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会长李柱益直言,目前中韩两国相互交流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所以中国的票房规模非常大,但是合拍电影的票房并不是很理想,听到这个以后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汲取一些教训,今后把中韩两国的合拍电影让它有更好的成绩。
中韩合拍片《重返20岁》斩获了3亿多票房,一不留神打破了中韩合拍片在国内的最高票房纪录,但中国台湾纵横国际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功却表示,成功不要用一两个例子决定一切,“其实我觉得在影视变化中是非常多的,所以基本在整体中韩合作也好,我觉得它的目标应该是很清楚的,在我的观点里边,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影视发展里面,我觉得文化的把关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怎么样,哪怕大家今天提到很多成功的例子。”
徐立功分析:李安的《卧虎藏龙》非常成功,最主要的是李安非常清楚,拍的就是中国的武侠片,就一定要把中国武侠片的侠义精神以及中国文化具有的山水的美丽和音乐的流畅,他掌握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他就用中国文化的特质去结合西方的科技,所以让西方人非常惊讶,“所以我认为,我们跟国外竞争很重要的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效仿李安的做法,用西方科技和中国文化结合,这样我觉得会赢得全面的胜利。这是我简单的看法。”
中国浙江华策影视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王丛指出中韩影视合作的挑战:王丛称,必须找到横跨两国语言、文化的人才。中韩电影人在合作创作内容时必须适应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青年观众需求。其分析称,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是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于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内容接受度差,这与韩国全民观影,平均每位国民一年看4.3次电影的现实不同。
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报道组记者 张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