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36项、行业标准171项、地方标准24项、制标总量占成都市的三分之一……这一串长长的数字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他就是高新区质监局党组书记张建忠。“作为质量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继续保持学习劲头和创新理念,把质量工作做深做透。”在采访中,张建忠反复向记者强调。
上任初期就遇难题
“工作千万马虎不得,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昨日,记者来到高新区质监局,张建忠正在给一位工作人员耐心地讲着。锐利的目光,亲切的笑容……记者眼前的张建忠亲和力十足。回忆起上任质监局局长以来的点点滴滴,张建忠笑着说:“来到这里7年了,我热爱我的工作,成就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罢了。”
“2008年,我刚从成都市质监局办公室主任调到高新区质监局担任党组书记、局长,就遇到了一个严峻的考验。”据张建忠回忆,当时全局只有10个人,但却要在3年时间内完成三个国家级示范项目。“这是挑战,对高新区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张建忠说道。
创造多个全省第一
张建忠告诉记者,在那段时间里,他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奋斗在创建工作的第一线。张建忠很快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那就是通过实施标准创新、品牌创建为主导的质量兴区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在张建忠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区质监局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多项创新服务手段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我们的政务服务中心质监窗口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第一个实施组织机构代码年检制度改革,在全省质监系统政务服务窗口中第一个实行双语服务,第一个开展并坚持每月一次‘局长进大厅’直接联系群众活动,被授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文明服务窗口’称号。”提到这些成绩,张建忠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探索中小企业质押融资模式
在采访中,张建忠递给记者一个笔记本,记者在上面看到这样一句话:“质量工作既要善于发现,更要勇于创新”。张建忠说,他喜欢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也一直不断寻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支点。
如今,高新区各类科技型企业6000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企业。“我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发现,融资难正成为制约中小型科技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张建忠告诉记者,一头是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米下锅”,一头是金融机构对轻资产、无抵押物企业的普遍“惜贷心理”。在多次的探索中张建忠发现,“标准和品牌才是联系这两者之间的桥梁”。
“2013年开始,我主动联合高新区金融办,积极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品牌质押融资方式,充分开发利用标准和品牌等无形资产。”张建忠说,他成功破解了创新、创业和创造型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也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步伐。截至目前,高新区有100多家中小企业申请融资贷款,其中亚连科技、广达电子等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和品牌等非实物抵押物打捆形式获得信用贷款1.3亿元。
如今,高新区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36项、行业标准171项、地方标准24项,制标总量占成都市的三分之一,70%的核心科研成果通过标准化实现了产业化。“这些成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激励。”
本报记者 安羽 摄影 杨永赤
原标题:高新区质监局党组书记张建忠:争取把质量工作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