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四川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展开,来自全国的数千考生赶来参加“小高考”。此次自主招生包括“学科特长”计划、“双特生”和“国家试点学院”三类,招生录取人数总计不超过2015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备受瞩目的“双特生”选拔,虽然只有40余名考生,但比起往年的不到20人,数量明显提升。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类偏才怪才齐聚一堂。其中有机器人达人、哲学少女、天才作家、各类竞赛冠军等等。
走进双特生的考场
怎么考?
多位专家对1名考生
如何认定一个学生是否“奇才”?当然跟普通的考试选拔不同。
记者了解到,双特生选拔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初面,现场约5到7名专家老师对考生的专业特长进行初步了解;其次是笔试,针对初面情况和学生专业,现场为考生专门拟出适合他个人的笔试题目;最后是面试,许多考生都称之为“深度对话”,5到7名专家与考生交流他的特殊才能,摸底考生的实际水平。
考核结果将分为“出类拔萃”、“特别优秀”、“优秀”和“不合格”。只有“出类拔萃”的考生,才有机会被破格录取。而“特别优秀”、“优秀”则代表录取时,高考成绩可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想通过这条路进入川大的“奇才”并不少,数百人进行了报名,但只有40余人的申请材料通过了初选。
考什么?
机器人达人“现场设计机器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许多考生都是生物、化学等学科类竞赛的佼佼者。当然也有许多身怀异才的能人,来自河南的邱海尔擅长摆弄机器人。从初一就开始玩机器人的他参加过多次省级、国家级比赛。专家现场为邱海尔写下笔试题目,“设计一个天文望远镜机器人”。45分钟内,邱同学完成了设计,但自认为不满意,最终的面试他也觉得发挥一般。专家老师问起了网上最近很火的能一刀切开六个橙子的“日本切刀机器人”,邱海尔分析了它的机械臂原理和精度,但后悔没有谈谈对“切刀机器人”引起热议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成都女生张同学爱好哲学,与其他双特生考生不同,张同学没拿过奖,没发表过作品,没有什么能证明自己的特长。仅凭自己书写的一纸“自荐”,就顺利通过了初选。“这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太缺乏,我喜欢思考一些人类层面的问题”,张同学的笔试题是“反思自己的中学时代”,最终面试很愉快,和专家们进行了哲学观点的碰撞。
邱海尔和张同学都告诉记者,自己的成绩在二本线以上,一本线以下,希望自己的特殊爱好,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读川大的机会。记者发现,“少年作家”在双特生考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采访的10名双特生考生中,3名均是“文学特长者”,其中不乏当地作协成员。
自主招生题脑洞大开
文学类题目最开放
“怎么看待自拍”
川大今年的笔试开始自主命题了。根据川大网站公布的消息,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按照哲学、英语、化学等12个专业分类。笔试试题共18页,150道全是选择题。来自内江的考生梁同学告诉记者,题中涉及的高中知识点不多,更多是科学常识类、社会时事类等。
从中午12时40分开始,考生又陆续按照专业分类,进入面试考场。考生表示,几乎每个专业类别的面试,都是由三名考官同时面试一名考生。考生从题库中抽选出2道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其中之一作答。答题之前,还要先进行1至2分钟的自我介绍。
面试环节出现了许多有趣的题目。来自河北的一名文学类考生,抽选回答的题目是“怎么看待自拍”。留着长头发,一袭白裙子的她,回答起这个题目还比较得心应手,她的答题观点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们的自信。
类似的问题,也在英语专业的面试中出现。一位考生抽到了大意为“孩子病重,该不该安乐死”的问题。令考生脑洞大开的,还有数学类的题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问10个人里面,最多有多少个老师,最少有多少个老师?”考生说,面试中只是答出解题思路,并非要给出最终答案。
由于今年自主招生考试挪到了高考后进行,许多考生都表示,没有来得及准备,来参加“是想给自己多一重保障”。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王圣
名词解释
双特生
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并在某一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定独到见解的奇才、偏才和怪才。这是川大独创的招生模式,自2010年首次招生,至今已持续5年。
原标题:川大选怪才 40多人来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