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日企首对强征美国劳工道歉 未涉中国劳工

2015-07-21 07:22   来源: 京华时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高管19日向二战期间强征的美军战俘劳工道歉。此前,日本政府曾两度致歉,而这次是日本大企业首次道歉。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前身是三菱矿业公司,曾于二战期间强迫大约900名美军战俘在4处矿厂做苦工。在道歉仪式上,三菱公司高管木村光(音译)向这900名劳工表达“最深自责和歉意”。这些劳工曾在严酷的条件下工作,受尽折磨。

美国劳工等待70年获歉意

道歉仪式在美国洛杉矶西蒙—维森塔尔中心举行。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圣玛丽亚市的94岁老人詹姆斯·墨菲代表曾经的战俘劳工接受三菱道歉。

墨菲是这批劳工中依旧健在的两人之一。他在西蒙—维森塔尔中心接受三菱公司道歉,并表示这是真挚的、对其他犯下同样罪行的日本企业有启示作用。

身穿灰色衣服的墨菲说,“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等待70年。”

墨菲和木村光握手,两人身后悬挂着美国和日本国旗。对墨菲而言,这是快乐的一天。三菱公司承认了历史错误,并没有虚情假意。

墨菲和其他劳工的家属坐在西蒙—维森塔尔中心的观众席。演讲台上,墨菲当年获释离开的照片无声地诉说了这段历史的血泪。

非政府组织“美国—日本战俘对话”主任德江米衣(音译)介绍,在这900名美军战俘中,如今仅能找到两名健在者。只有墨菲身体还算健康,能够承受旅途劳顿,参加道歉仪式。

日企承诺悲剧再不会重演

西蒙—维森塔尔中心官员亚伯拉罕·库珀认为,三菱公司的道歉是前所未有的。他说:“我们希望这会激励其他日本公司加入其中,做同样的事情。”

道歉仪式以三菱综合材料公司高管的道歉开始,又以该公司代表鞠躬结束。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外部董事冈本行夫说:“走进这个屋子时我心情沉重,我来这里请求原谅。”

三菱郑重承诺,悲剧再不会发生。

三菱综合材料公司说,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原本应该更早表达歉意。冈本行夫说:“我们必须为没能更早道歉而致歉。”

德江米衣指出,二战期间,约1.2万美国战俘被押送到日本50多个地点服苦役,其中约1200人死在“劳工岗位”上。

日本政府曾于2009年向美军战俘正式道歉,次年再次正式道歉。然而,日本各大公司先前一直没有回应战俘诉求,作出道歉。

>>相关

三菱,你欠中国劳工一个道歉!

木村光代表公司向墨菲和美军战俘劳工道歉。然而,木村和三菱材料的道歉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在借墨菲欺世盗名。

侵害对象包括中国劳工

事实上,日本军国主义和包括三菱矿业在内的日本企业的侵害对象远远不止墨菲等美军战俘。据日方资料记载,就在墨菲被奴役的尾去泽铜矿,至少还有493名被强征甚至绑架的中国劳工。

中国劳工的遭遇比美军战俘更悲惨。战后日本政府的一份报告显示,战争期间,三菱矿业在日本12处工矿点共奴役3765名强征中国劳工,其中约720人死亡。仅在尾去泽铜矿,就有86名中国劳工罹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70年,中国劳工却还没有听到三菱材料哪怕是迟到的道歉。1997年起,中国劳工幸存者及其家属先后在东京、北海道、福冈、长崎、宫崎等地对三菱材料提起诉讼,均以败诉告终。去年,部分二战期间被强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和遗属在北京起诉三菱材料和另一家日本企业,要求日方道歉并赔偿,至今两家日企仍无积极回应。

三菱矿业是日本在二战中强征中国劳工的一个缩影。二战期间,近4万名中国劳工被强掳到日本,遭到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企业的凶残压榨、野蛮奴役,约7000名中国劳工被奴役迫害致死。

离三菱矿业尾去泽铜矿约30公里外,就是著名的“花冈暴动”发生地。1945年6月30日,在鹿岛组(现鹿岛建筑)花冈工地做苦工的700多名中国劳工不堪奴役折磨,发起暴动。日本派出2万名军警镇压,282名中国劳工为争取自由和尊严而失去了生命。

对受戕害邻国一脸骄横

三菱材料此次美国“谢罪”之行,竟被部分日媒称作“继安倍首相在美国国会‘痛切反省’后,日本再次承认历史错误、迈出战后和解的新的一步”。

墨菲说,70年后,终于等来了日本人的道歉,他觉得木村的道歉“很谦卑,很真诚”。

但是,墨菲大概不知道,日本政府和企业向美国露出“谦卑”脸色的同时,对受戕害更深的亚洲邻国却一脸骄横。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最近向安倍政府提出,要求加大海外“宣传”,否认刚刚申遗成功的“明治产业遗产”部分工矿遗迹曾有过强征中国和朝鲜半岛劳工的历史事实。

战后70年,无论对战争受害者还是加害者,往事不会如烟。如果日本的战争道歉只针对美国,这是懦夫的“道歉”;如果日本只将和解之手伸给美国人,这是伪善者的“和解”。

据新华社电

原标题:日企首次对强征美国劳工道歉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