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网(刘洪 记者 江俊 摄影 刘杰)7月22日报道 每到盛夏时节,就是成都周边农家乐的消暑旺季。而最近几天,邛崃天台山脚下的“沫江山居”名气越来越大。
作为邛崃灾后重建 “小组生”的样板,邛崃市夹关镇周河扁聚居点,就像一个小型景点躺卧在群山环抱间。“前有河流,后是竹林,再走几步路还可以爬山玩漂流,关键还很清静,这样的农家酒店难得找到。”7月15日,来自成都的一群游客包了3间房,并一次性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打算在这里清凉消夏。
而“沫江山居”的主人们,依仗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产业,如今不愁收入,只愁房间不够。
重建新区变景区,邛崃的老百姓有着共同的感触。在灾后恢复重建的两年时间里,邛崃结合“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重建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7月20日,邛崃市194个重建项目完工183个,完工率达94.3%,占总投资的97%;其中,97个总规项目完工88个,完工率达 90.7%,占总投资的88.3%,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用生态之笔 勾画风景家园
房间1200元一个月,不含三餐——相较于成都不少农家乐来说,这样的价格并不算低。但对住在“沫江山居”的成都游客郑荣泰来说,这个价格很值。
天台山、平落古镇、夹关水寨……在他看来,这里除了有良好的住宿条件,周围“半小时圈”内处处皆是景区,即便住3个月,也能住得下来、玩得开心。
郑荣泰的真切感触,正是邛崃一直致力于实现的。
自启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来,邛崃就引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重建新区全域景区化,即依托邛崃市总体规划,邛崃西部单元规划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将充分利用邛崃山水田园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本底,串连重建新区镇乡安置点形成几条旅游环线。
而这样做的目的,最终就在于提升重建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在一个多月前,离“沫江山居”不远的平落古镇入口处,道路两旁彩旗飘飘。在当地百姓眼中,这条全长20.06公里的平临夹路,不再只是从5米拓宽到10米这么简单,而是为迎接未来美好生活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交通恢复重建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服务产业和保护生态。”该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陈科告诉我们,平临夹路贯穿该市“邛茶走廊”及多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原来道路等级很差,群众出行、产品运输受到严重制约,被省上列入交通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平临夹路连接了邛崃5个安置点,不仅解决了近5万人的出行问题,更加打通了产业发展的道路,成为一条重要的经济走廊。
据了解,该道路两侧不仅有“邛茶走廊”,同时还串连了平落古镇、天台山景区等,而规划中的4个生态聚落基地和18个茶庄也在沿线布局。同时,采用错台式中分带,保留了原有行道树,既保证了原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又节约了投资。
“一三产互动,是全域景区化的关键。”邛崃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邛茶走廊”沿线总长15公里,茶叶种植面积5万亩,计划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集茶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综合体,建成川内第一条以线路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塑造城乡统筹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典范。而作为国家地标保护产品的“邛崃黑茶”、“邛崃黑猪”,不仅可以成为游客购买的土特产,其生产基地还可供游客观光、体验。
风貌改造 像景区一样建设场镇
和平落古镇一样,如今邛崃的不少场镇也有了风景区的名字:生态温泉小镇、水寨茶乡风情小镇、红色旅游小镇……在景区化的名字之下,过去“千镇一面”的普通场镇,已经被打磨成了风景般的漂亮面孔。
如今,平落、天台山正打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全域景区化的支撑引领,将道佐温泉小镇、夹关水寨茶乡等资源有效串连融合,促进旅游产业连片发展。
“为了配合温泉小镇的旅游定位,整个场镇统一打造成了简汉风格。”地处邛崃旅游环线南线的道佐乡,地震后共投入1800万元进行风貌打造和景观整治。该乡镇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场镇建筑以黄色基调为主,对山墙、门窗、屋顶等外立面进行全面改造,街口、广场等节点增设汉代标志性建筑——阙楼,体现了简汉风貌特征。不仅如此,所有沿街商铺统一采用旗幡作为店招店牌,韵味十足。“场镇建设漂亮了,再加上特色美食道佐羊肉,相信今后会吸引不少游客。”
据了解,不仅是道佐乡,目前邛崃结合各镇乡城镇总体规划和场镇定位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将集中居住与产业规划、设施配套相结合,引导一般场镇向特色镇转型升级,已将夹关、高何、火井3个镇乡列入成都市重点支持特色镇建设,同时根据各镇乡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定位,加快打造一批景区化示范项目。
目前,在邛崃全域景区化的战略蓝图中,“一线三点五带”格局逐渐形成。其中,“一线”即灾后重建生态农业示范线;“三点”即夹关水寨茶乡风情小镇、高何红色旅游生态小镇、火井山水温泉小镇3个重要节点;“五带”即茶产业、彩叶林、粮经复合、道地中药材、林竹5个集中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