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今年4至6月,30.8%的谣言都提到了癌症。癌症谣言成为造谣者们最好用的“大杀器”。
报告指出,健康养生、疾病主题的“谣言”在引起读者恐慌情绪和死亡焦虑上有着不容小觑的能力。首先,巧用病从口入的传统观念,将近三分之一(32.2%)的疾病、健康类谣言都涉及食品安全。
在这些谣言里,生病是因为吃了不健康的食物,例如含有激素、致癌的牛奶;含有重金属和寄生虫的小龙虾;长了三四只翅膀的变异鸡……而这些“病从口入”的谣言看准了“吃货”们的心理,在这“民以食为天”的国度,偏偏要让人吃得不安心。同时调查发现,30.8%的谣言都提到了癌症。
谣言文章大量使用“无语、死定了、无法忍、呵呵、惊呆了”等词语,这不符合专业写作的要求,因此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大打折扣。文章结尾不忘来几句温情的话,激发读者的善良并促成实际的转发。
许多谣言打着一切为了你和家人好的亲情牌,拼命地想伪装成你父母或者是邻家大妈,语重心长地说,这都是为了你好,一边传播着让人恐惧的信息,一边呼吁你为了家人和朋友转发。
“最热谣言”TOP5
TOP1:
“女人可拥有俩老公”
《新婚姻法7月1日起:女人们可同时拥有俩老公了!》这条谣言得到了广泛传播,原因主要是它涉及两性话题,提到了男女比例失调这一现实困境,并给出了一个颠覆常理的解决方法,而这解决方法,一定程度上又和女权相联系。
TOP2:
“小龙虾是一种虫子”
.《小龙虾不属于虾类,是一种虫子》这条谣言虽然耸人听闻,却也说得头头是道。通过“日本解密档案”,讲述了一个人们难以想到的故事,又通过各种数据和“环保总工程师”之口,为小龙虾的脏提供了佐证,让人一时难以反驳,从而宁可信其有。
TOP3:
“畜生!真××不是人”
《畜生!真××不是人》利用医患矛盾吸睛的大环境,利用许多人对医院不满的大情绪,以26张婴儿触目惊心的照片、充满细节的文字和受害者的叙事角度为杠杆,轻轻挑拨,就激起了读者的同情心和利他主义动机,形成传播之势,获得了大量的阅读和转发。
TOP4:
“600本科大学转型技校”
《600所本科大学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名单公布》这条谣言的传播利用了人们希望获取自身需要信息的动机。对于学生、家长或者刚毕业不久的人来说,学校的情况如排名、等级等变化,会是他们关心的信息。另外,分享本身具有收藏的功能,将这条信息分享出去,也相当于保存下来留待以后需要时查证。
TOP5:
“打麻将也要被查!”
《6月1日起,打麻将也要被查!》这条谣言涉及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活动,但称“参与者将会受到严厉处罚”,容易引发人们的情绪,从而增加阅读量和转发量。
原标题:一女可嫁二夫?最热谣言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