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张常义13岁进军校学本领 进城除奸有高招

2015-08-07 14:08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90岁的张常义高昂着头,精神矍铄。7月30日下午,绵阳军分区干休所内,背对陈列室一门高扬着炮筒的加农炮,他的讲话声音洪亮,故事曲折生动。

张常义(原名高听来),1925年出生在河北省武邑县。13岁那年,他就找到八路军驻地,要报名参军抗日,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几岁就与战友们组织了游击队,在与日军伪军周旋、建立抗战根据地、阻击日军侵略的战斗中立下功绩。

如今,已经离休安享晚年的张常义依然关心着东亚、东南亚的国际形势,“今天回顾历史,要记住曾经的艰苦和斗争的复杂性,更要反思战争的罪恶。”

13岁进军校学本领

1938年4月,眼见日军的各种暴行,强烈的愤怒让年仅13岁的高听来毅然决定参军抗日。他来到第18集团军东进第一支队招兵处要求参军,招兵处推荐他先去参加训练,“把本领学好再来。”为了掩护身份和保护家人,按照通常的做法,高听来在部队必须使用新的名字,指导员给他起名叫张常义,这个名字也一直使用到现在。

跟着一帮同龄人,张常义来到了集团军129师东进一支队教导队参加训练。“营长看我们都是娃娃,要我们回家去,我们不答应,他就使了一招。”营长假装要张常义他们开始训练,要求大家排成队,听从指挥,结果,大家排成队一路操练着,又回到了招兵处。

不甘心的张常义东打听、西打听,终于被县大队接收,成为队部的通讯员。

进城除奸有高招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1939年,张常义来到军区教导队学习。“学习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遵义会议的精神,如何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学会了如何打游击,如何建立区小队的方法。”两年后的1941年初,百团大战之后,张常义回到了抗战前线。那时日军展开了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开展了“交通破击”战。张常义用拐杖在地毯上划着道道,给记者说起当年的战况和路线图。白天,日军修路、架电线;晚上,张常义所在的游击队就实施破坏性打击。张常义还兴奋地唱起了歌谣:“噼里叭,噼里叭,我的钢枪要向前插。”

毕竟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游击队也有自己的打法。那时候,一个区里日军人数并不多,他们依靠伪军和汉奸,“除奸”就是游击队的重要任务。张常义讲起进阜城县城除奸的经历:几个人化装进城,找到汉奸,先要对空中开一枪,让街头人群混乱,然后,趁乱除掉汉奸。这些都需要事先计划周全,在教导队学习了两年军事的张常义通常担任的是幕后指挥员。

树林深处有根据地

在阜城县的抗日斗争中逐渐成长,1941年夏天,张常义已经是区小队的副指导员。在临近的阜东县有一片树林,是周边各地的战略要冲,也是敌我争夺的要地。由于叛徒出卖,原来的区小队失去了阵地。张常义接到命令,从阜城县的根据地带领战友们进入这片树林,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张常义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区小队,“青纱帐长起来的时候,我的队伍就拉起来了”。“不断地和日军、伪军交手,说打了多少次战斗,数也数不清。”树林里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和骑兵都不灵活,游击队不断扩大,人数达到了上百人,敌人后来都不敢进树林了。游击队有效利用了地势,稳稳扎下了根,控制了半个县域的有利地势。日军利用公路分化抗战部队的战术被破坏,也为最后时刻部队集合力量,最终打败日本鬼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十几岁时,他就是抗日好男儿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