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教育扶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仅要让孩子们“能上学”更要“上好学”……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召开后,市教育局立即组织党组会议,围绕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会议强调,教育与扶贫息息相关,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消除代际贫困的重要举措,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将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基础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扎实推进教育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教育“托底”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为经济落后地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有力武器之一。近年来,成都市坚持公平公正和统筹城乡的理念,深入推进以义务教育为主的教育均衡发展,成都教育“学有良教、品质卓越”进程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方教育标准和监测体系”“教师县管校聘”等经验在全国推广。2013年,成都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副省级城市。
据了解,2014年,成都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8.5%,完成为期3年、投入40亿元的城乡中小学标准化提升工程;2014-2016年,我市将投入50多亿元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2015年,职教专项经费更是在以前1亿元基础上增加到1.2亿元;从2014年起,我市还为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免住宿费政策;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每两年一次的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教育资助作用,以农村地区为重点,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切实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
据悉,目前,我市已构建起完善全覆盖的帮困助学体系。连续四年,我市每年投入10亿元以上实施帮困助学,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承诺。义务教育段“两免一补”做到了“应免尽免”和“应补尽补”,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发放在校住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鸡蛋牛奶工程、育苗计划等,教育资助做到不重不漏满覆盖。从2011-2014年,全市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中心城区已连续多年超过50%。
推进教育“提标”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高标准推进教育扶贫,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仅确保人民群众‘能上学’,而且能‘上好学’。”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总结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经验,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如何才能做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首先,就得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据了解,我市每年都有近800名干部教师跨区域交流,每年培养地方免费师范生115名,“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支教计划”累计招募2949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四年累计招募118名退休名优教师赴69所农村学校担任学监、导师、把关教师。
采取领办、合办等形式,我市将名校逐渐植入了山区、灾区和新区。2014年,全市已组建52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名校集团,52所名校带动125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优质发展。培育出125所具有较高社会声誉、老百姓认可、欢迎的新优质学校,加紧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2015年,我市将力争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达到80%以上。
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更广,我市还利用成都七中网校等信息化手段,将成都七中、成都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和全省、全国,覆盖学校420所,学生人数近10万人。其中,在成都市二、三圈层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推进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成都市实验小学东方闻道网校远端学校建设,24所小学(33个年级)、56所初中学校(107个年级)分别开展了植入式、录播式教学,36所普通高中学校开办165个远端班,共有8049名学生享受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本报记者 陈瑾
原标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