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凯乐威来到成都。
70多年前,世界人民对法西斯展开了英勇不 屈 的 抗争。在东方战场,陈纳德将军率领美国航空志愿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浴血长空,被中国人民誉为“飞虎队”。
在四川,飞虎队的轰炸机多次从新津机场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的军工目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8月24日,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在成都举办了“弘扬飞虎精神,传扬中美友谊”演讲会,邀请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尼尔·凯乐威(Nell Calloway)发表演讲。
5代人的心愿 来先辈生活的地方看看
凯乐威曾随其母于2002年访问成都。此次同行的还有陈纳德的第四代、第五代后人,他们第一次来到成都,谈到自己的先辈,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我从小就听着陈纳德的故事长大,一直想来他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看看。”13岁的艾米说,这次能够来到先辈抛洒热血的地方,他们感到特别高兴。一路走来,他们仿佛感受到了当时陈纳德愿意留守在中国,为之而战斗的原因。
据悉,凯乐威一行此次应邀来川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除发表演讲,还将参观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原美国援华空军机场旧址)、四川建川博物馆“飞虎奇兵馆”和“日军侵华罪行馆”、大邑县西岭雪山(美军飞机遗骸发现地)和灾后重建的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访川之后,他们将应全国友协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
陈纳德博物馆 藏品有四川学生演讲稿
在凯乐威记忆里,当年的美国飞虎队有300人,其中100名飞行员、180多名军械兵、机械兵、无线电兵,还有一些行政后勤人员、神职、医护人员。现在这批老兵活着的不足10人。
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是全美唯一以“陈纳德”冠名的博物馆,其建筑位于1942年建立的塞尔曼航空学校旧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大的航空学校,约15000名美国飞行员曾在这里接受训练。
“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讲述飞虎队的故事来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与理解。”凯乐威告诉记者,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不少四川元素,比如当时空军基地的照片等。另外,一个成都学生的演讲稿也被陈列其中。2013年4月,四川学生徐筝参加在珍珠港太平洋航空博物馆举行的“中美联系的桥梁”主题演讲,他的演讲给凯乐威留下深刻印象,便将该演讲稿收藏到博物馆里。
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主要介绍飞虎队在中国的战斗历史,每年参观者超过4万人。
帮助中国抗战 陈纳德曾多次来川视察
凯乐威回忆道,陈纳德曾多次飞来四川视察空军基地,部署作战方案。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美国空军不仅担负起“驼峰航线”的重要运输任务,更担负对日本重要军事目标的打击任务。美军轰炸机多次从新津机场起飞,轰炸位于日本九州的军工目标,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取得了盟军远程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
解密
飞虎队将军其实是名教书匠
陈纳德空中英豪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熟知,但其实他最初是一名教师。“我的外祖父陈纳德从纳基托什市的路易斯安那师范学院毕业时,手里拿着教师证书。”凯乐威介绍,陈纳德最初的职业是一名普通教师,后来还当了一段时间校长。
1919年,陈纳德的课堂从学校移到了天空,书桌变成了飞机驾驶舱。193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任命陈纳德组建并带领一支特技飞行展示队。陈纳德和两外2名同伴研发了一套飞行特技和战斗技术。这个飞行3人组坚信,战斗机群通过最严格的军事演练能够联合作战。
为什么来到中国作战?凯乐威告诉记者,她的外祖父曾经这样说过:来中国这项任务,除了有点不错的报酬外,其意义非凡,因为我的微薄之力有可能影响历史,实在无法拒绝。
“无论我的外祖父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曾放弃,勇往直前,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凯乐威说,1949年,陈纳德在他的回忆录《战士之路》结尾写道: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飞虎队的标志在人们需要的时候一直在天空飞翔,能永远留存在太平洋两岸人民的心中,作为人们在战争和和平年代共同追求的标志。
据悉,陈纳德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秋凤摄影郝飞
原标题:飞虎队为何来中国?将军曾称“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