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巴适公交”用户突破一百万 模式将复制到全国

2015-08-26 07:0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核心提示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做大增量,集中发展新兴产业。成都国科海博公司在2015年的发展战略中,移动互联和智能交通是重要板块,包括扩大巴适公交的影响力和用户规模;投入上亿元建设以汽车“电子身份证”为核心的成都交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巴适公交 累计用户 突破一百万

■一款基于成都本地“实时公交查询”的移动客户端,系成都公交集团官方移动应用

■提供成都市内周边公交站台导航、公交换乘方式推荐、车辆实时位置查询、公交移动电子站牌、车内拥挤指数提示、上下车闹钟提醒、定制公交信息服务、公交IC卡信息查询、公交互动新闻及公交周边生活服务等功能,提供高效、优选、舒适、绿色的公交出行及便民生活服务

打开手机,公交移动电子站牌、一键设置上下车闹钟、智能公交换乘方案、公交余额余次等信息一网打尽——这款去年7月在成都上线的巴适公交APP,目前用户累计已突破百万,未来将增加更多服务内容,还将“复制”到全国。

这款APP背后是在新三板挂牌的成都国科海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海博”),这家公司最初做企业信息化服务,后来逐步将目光转移到开发难度更大、民生接近性更强的领域,开发了追踪野生大熊猫、森林防火等产品。

巴适公交模式要复制到全国

“巴适公交APP开发,投入了几百万元。”国科海博总经理陈鹏介绍,从正式立项到对外公开上线,项目花了整整一年,研发团队近30人,“其中两个时期压力最大,一个是立项前,面临投入可能打水漂的压力;二是刚刚推出的时候,面临推广压力。”

据介绍,这是与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合作的移动互联网项目,是全国领先的提供公交出行服务及公交周边服务的APP,其中“定制公交”服务为全国目前唯一的通过O2O实现公交服务的模式。

联合线上线下的多渠道推广,“巴适公交”上线4个月,成都本地用户数超过50万,目前用户累计已经突破百万。

2014年12月,公司通过收购拥有“巴适平台”商标、推广和运维团队的“成都四季英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份,除了加强公司移动互联运营业务的实力,公司也在为将巴适公交推向全国而做准备,“目前我们在深挖成都市场,未来APP模式要复制到全国,将从西南城市开始。”

2014年营业收入超过1.2亿元,利润实现2000多万元。“目前我们正从企业信息化服务扩展到民众出行这些民生领域,把科技运用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智能识别监控野生大熊猫

国科海博最早设立于2002年8月2日,公司前身是成都星海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最初公司主要为一些传统行业做管理和运营信息化。”2010年,公司将更多精力花在了提高软件开发和自有产品业务上,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可细分为三大核心产品和两类专业服务:基于应急指挥平台、运营内控管理平台和智能识别平台三大核心产品的解决方案和面向农林水利、科研和制造行业应用的软件开发和集成实施服务。

“野生动物的行踪往往一闪而过,极难人工监测到,而设备监测的数据如果不能即时传送,也很容易遗漏。”陈鹏介绍,通过“摄像机+软件”,他们的产品能让野生大熊猫监测结果以短信提示、APP推送等方式,即时传送到手机上。

这一科技含量极高的技术,出自该公司与电子科大设立的电子系统研发联合实验室,“学校进行基础研发,我们来进行适合应用的改装和市场化推广。”这套系统还被用在了森林防火、山洪泥石流预警监测方面,不仅如此,通过“智能识别监控+后端综合应急指挥”,还能实现应急智能化管理。

打造电子车牌体验平台

“今年我们要在双流建立一个电子车牌的体验平台。”在公司外面的露天阳台上,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装置:一个红白相间的挡车杆——这是一个电子车牌应用的简易展示平台。

电子车牌是汽车的“电子身份证”,在道路的关键节点安装前端信息采集设施,并通过无线短程通信技术,实现道路治安管控、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商用服务。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公司和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成都市信息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三方基于现有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汽车电子标识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实现物联网创新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及推广。目前三方已在涉车涉驾领域的应用开发和推广进行了示范试点项目的合作,为共同建设“交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做准备。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叶燕 摄影报道

原标题:成都“巴适公交” 要让全国人民一起巴适

你可能感兴趣的:
关键词: 巴适公交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