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织布技艺麻纺工艺 摄影记者 王天志
昨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迎来了第一个周末。“周末去看非遗节”成了成都市民周末休闲的一件大事,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到处是人山人海。广场上看表演、展馆里赏非遗艺术品,临走之时再买几样精美的非遗产品……在非遗节过周末硬是安逸!
传统手工技艺:看蜀锦咋织
“非遗节又开始了!安逸!”昨日,非遗节迎来第一个周末。天公作美,连续阴雨的成都天气终于好起来,成都非遗博览园迎来了络绎不绝的热情市民。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是本届非遗节的重头戏。展厅内,一台庞然大物正被观众围拢。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大家伙叫蜀锦大花楼织机,长6米、宽1.5米、高5米,在“吱嘎吱嘎”清脆的声响下,两名师傅正在操作。一个两斤重的梭子在经纬细腻的丝线里流畅地穿来穿去,拉花、投梭、打纬……平行的各色蚕丝,经过师傅们神奇的双手组合,川剧脸谱的蜀锦图案雏形初现……
“上花楼如猴上树,下花楼如鹰抓兔,眼观木雕,耳听窗响……”蜀锦非遗传人贺斌介绍,织机需要两个人合作操纵,一人坐楼上,叫挽花工,负责控制图案;一人坐楼下,叫投梭工,负责控制颜色。挽花工要在正确的时间和位置,用正确的力度拽出正确的线。这是手工织造蜀锦的18道工序之一“挽花”。上面挽花一次,下面就投梭一次。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蜀锦才会渐渐出现。
台湾工艺创意首次亮相非遗节
在本届非遗节上,中国台湾首次参加并特别设立“山海台湾——台湾工艺创意馆”,精选了近百件台湾地区的传统工艺精品展出。来自宝岛的12位工艺大师,现场演示了染、竹、织、茶、漆五大类工艺。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台湾工艺创意馆可谓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台湾知名的蜻蜓雅筑珠艺工作室、苏府御银、许愿瓷等非遗产品和非遗传人都来到现场,不少观众争相询问购买这些包装精美的非遗艺术品。
在台湾工艺创意馆中,一位老人坐在角落埋头编着竹子。一打听,这位老人正是年近80岁的台湾非遗竹艺大师李荣烈。李荣烈的作品有小小的茶杯、茶壶,都是用竹子编成的。不光好看,也真的能用来喝茶,一点也不会漏水。李荣烈介绍说,竹编工艺从明清时代随移民带入台湾,就地取材制成朴素实用的生活工具,如桌椅、篓筐之类,这项传统工艺发展到今天,更加精致细腻而又富有创意,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篆刻展开幕 方寸之间说成都
昨日,非遗节特别展览——“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在杜甫草堂开幕。展览精选了历朝历代吟诵成都的诗句和杜诗名句100句,在方寸之间用篆刻的形式讲述成都的古今过往。据了解,本次展览共邀请到109位全国篆刻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书法作品2件、印屏作品109件,篆刻印章原石作品108方。九天开出一成都、锦里烟中馆、锦官城外柏森森……这些篆刻作品都以讲述成都的诗句和杜甫的诗歌作为创作来源,以印章鉴证成都历史文脉,以篆刻展现成都文化底蕴。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原标题:成都市民休闲大事:周末逛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