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劝酒、盘问、低头族 假日返乡族吐槽“交际尴尬”

2015-09-29 10:3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点击进入下一页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 中秋刚过,国庆将至,一轮密集的交际性饭局和亲朋聚会又要到来。饭桌上推杯换盏,“中国式盘问”绵里藏“针”,家庭聚会被手机“插足”……对于这些长假返乡的交际问题,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摒弃这些交际方式,我们还能不能好好地聊聊天?

饭桌上劝酒斗酒,是烘托气氛还是毁了气氛?

坊间素有“无酒不成宴”之说。每逢节假日,饭局酒局在所难免。

“领导打着‘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的旗号来灌酒,我虽然没能力喝,也得在饭桌上给足领导面子呀!”在企业做财会工作的郭尧告诉记者,她在中秋节前的单位聚餐中被领导劝酒。最终,不胜酒力的她不得已借故提前离开,“我可不想看着一桌子人假装发酒疯”。

“真心觉得灌酒的领导文化素质不高,怎么能用酒量来衡量工作能力和对单位的忠诚呢?”郭尧说,年轻一辈并不以酒量论交情,也不需要靠酒精来点燃聚会的气氛。然而,她所在的企业成员的年龄构成多样,有不少“老同志”,于是这种行酒令上的“代际交锋”在所难免。郭尧说,“聚会上劝酒躲酒,比上班还累”。

郭尧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在生意场上也经常遇到劝酒甚至斗酒的情况,节假日前后更加“忙碌”,经常一个晚上在多个酒局中流转,喝完才能走。“为了生意,我爸不怎么拒绝推到眼前的酒杯”,郭尧说,由于喝酒喝出一身病,父亲身边常年备着胃药。

“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深,一口闷”,诸如此类的劝酒文化使人们在请客时,能灵活运用这些劝酒令;然而,当劝酒者变成客人时,却反过来深受其害。

如此饮酒,是烘托了气氛,还是毁了气氛?

有评论直言,“中国式劝酒”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常落后的江湖文化,甚至可以算作是“土匪文化”。与中国古代的饮酒文明相比,当下的酒文化已然南辕北辙,成为一种“饮酒暴力”。

“90后”郭尧说,自己身边的朋友们都推崇健康的交际方式,找一间安静的咖啡厅喝咖啡,或者选一间ktv唱歌成了他们的聚会首选。如果出席饭局,大家更倾向选择果汁和茶叶。

“如果一定要一醉解千愁,那应该会涉及私密的事情。摊上桌面靠喝酒解决,并不能真正地帮对方排遣不良的情绪。”郭尧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资料图。

亲朋探薪资问婚嫁,是真切关心还是窥伺隐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唐诗在当下又遇新解,被用来表达归家游子对亲戚“中国式盘问”的无奈之情。婚恋否?买房否?工资几何?……一大波来自亲朋好友的“关怀”却遇到拷问:这些问题是发自肺腑的关心,还是纯粹为闲聊八卦积攒谈资?

中秋回家前,“粤漂族”许非又翻看了网络上流行的“回家攻略”,以期未来几天对亲友随机抛出的问题能对答如流。这次中秋节,他面对的问题也极具节日特色:“过节你们单位发月饼了没有?”“发的是哪一家的月饼啊?”

许非无奈地表示,“如果真的是想通过发的月饼来窥测我的工资水平,这一招真是防不胜防”。他认为,来自亲友的问候并不应该抗拒,但是自己作为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尚在事业起步阶段,几乎是一无所有,那些关于买车、买房的问题会让自己有些难以开口。

“如果我的工资低于她们的预期,他们会说’继续加油’,如果高于她们的预期,岂不是让她们失望了?”在北京工作的路姜对这样的“中国式盘问”表现出深深的厌恶。

路姜说,“这些亲戚单纯是想用别人的窘境衬托自己的幸福生活,无八卦不问话,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她说,问学业、问工作、问婚恋,如此涉及隐私的话题总能在亲人的嘴里被不断升级和细化,诸如房贷利率、还贷年限等小细节也会被纳入盘问内容。

对此,有评论提到,“中国式盘问”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

也有声音指出,现在父辈还保持着传统的思想,希望子女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同时还希望他们早日成家。这种世俗的成功评判标准,没有考虑严酷的社会现实。

家庭聚会集体做低头族,我们还能不能好好聊天?

刚过去的中秋节让从外地返乡的白领罗曼感到窝火。“好好一桌团圆饭,好不容易凑齐了一家子人,全让手机给毁了”,她说,“我们家将近二十口人,为了中秋节都从各地赶回家。一到饭桌上,大人小孩几乎都在捧着手机看,饭店的包厢里一片安静。爷爷奶奶曾提议举杯庆祝,刚刚放下手机的小孙子们却一脸木然,这样很伤老人的心”。

罗曼说,她的爷爷曾定下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吃饭的时候要关闭电视。“这样做是为了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好好聊聊天,不被外界因素打扰。可如今关了电视还有手机,这些低头族好像’身在曹营心在汉’,线上和别人聊着可有可无的事情,就像和我们不在一个世界。”

曾有研究指出,普通人每天查看手机150次,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此“手机综合症”,如今就像一场都市瘟疫,尤其是智能手机使用者,很难不中招。

“多想回到过去,家里逢节必聚,相互聊着彼此的生活。现在我们总抱怨着现代生活让亲情变淡,但何尝不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了冷漠呢?”罗曼认为,家庭聚会的目的是增进情感,而家庭成员里的“低头族”却成为一种冷暴力,它撕裂着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信任与尊重。

如何进行一场不低头的家庭聚会?在国外工作的吴悠这个中秋节回到河南老家,参与了一次家庭集体爬山活动。

“我们全家十几号人分坐两辆车从郑州开到洛阳,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生活的烦恼,我们一路有说有笑,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种难得的快乐让我想回国工作,这样就能常年伴随家人左右。”

“能回家看看对我这种常年在外的游子是一件有些奢侈的事情,既然处理好了工作上的事情,就别再被手机消息和电子邮件给绑架了,如果把这种陪伴以小时计算,又能剩下多少呢?”

爬山归来,吴悠把游玩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并写道:“最最幸福的就是和家人在一起……中秋节快乐!”次日,评论区收获家人一片点赞。

“和家人分别后,我就用这种线上的方式增进情感,我想这才是手机改变生活的意义所在。谁说手机淡化了亲情?对我而言,手机是增进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一道阻塞沟通的藩篱。”吴悠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陈伊昕

原标题:劝酒、盘问、低头族 假日返乡族吐槽“交际尴尬”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