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援藏教师裴丽娟事迹引起市民强烈反响

2015-10-08 07:2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她,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得很美!她,如同大山里的荆棘草,坚韧而挺拔!从成都到丹巴,从家里活泼开朗的小女儿到藏区高原上耐心灵巧的支教教师,成都援藏教师裴丽娟的事迹一经报道,就在成都和藏区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在感叹裴老师的坚韧、无私的同时,也对无数援藏干部人才的默默奉献钦佩不已。

藏区小伙徐世城:

感恩他们的无私付出

国庆黄金周,成都被暖暖的阳光笼罩,为出行的人们披上一层金纱。与成都毗邻的甘孜州、阿坝州的高原气候更是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沿着303省道进入小金地界,一路的风景都是挂在枝头丰收的苹果和梨。

黄澄澄、红彤彤、青幽幽的苹果挂在枝头,轻轻摘下用手一抹就能放嘴里啃——嘎嘣香脆,汁水四溢,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小金苹果的独特魅力。在小金县宅垄乡四农村,果农徐福林家的苹果又丰收了。对面山上的苹果树,枝头全是沉甸甸的果实。儿子徐世城今年刚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他今年暑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顺利成为了一名准村官。

戴着眼镜的徐世城,身上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在成都读书的经历,对他而言,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就算回到家乡,徐世城依然保持着在成都读书时的习惯——在手机上看成都的多媒体报刊。国庆前夕,徐世城在手机上看到了援藏教师裴丽娟的事迹,这位朴实的女教师为藏区孩子付出的一切,让他颇为感动。“小金离丹巴不远,丹巴的大山比起小金更为险峻,很多地方的环境更为艰苦,裴老师所需克服的困难我非常了解。”徐世城直言,藏区教育最为缺乏的并不是物质,而是优秀师资和教育理念。而裴丽娟给藏区学校和孩子们带去的,正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和学校发展理念。“我很感谢成都的援藏干部和人才对藏区建设的支持和无私付出,藏区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我们也希望成都的市民朋友能多到高原来走一走,看看藏区的新变化,体验藏区的特色生活。”

老教师邓波:

希望学生们也能去支教

“未能去援藏支教,算是我这辈子从教经历的一个遗憾。”这个国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邓波的嘴上挂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这一切的回忆,源于国庆前夕在报纸上看到的援藏教师裴丽娟的事迹报道。

1971年,邓波成为众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一员远赴云南孟定。就在那片偏远的高原,邓波第一次走上了讲台。6年后她考取大理师范学院,也是因为在孟定的教书经历促使她一定要走上职业教师生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眼神,高原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都不得不让你放下一切,倾尽所有智慧,甘心为他们付出。我想,我当时的内心感受和裴丽娟如出一辙。”

“教师是一个最具幸福感的职业,你付出的是辛勤汗水,却能收获孩子们的一片真心。”从云南回到成都后,邓波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0多年。尽管她教出的学生如今已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每逢节假日,她的手机里都会塞满学生们的各种祝福。回到成都后的邓波总是念念不忘云南高原上的孩子们,对于高原,她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因此,后来每次去甘孜、阿坝旅游,到当地学校去看看也就成了邓波的必经之旅。“藏区高原有些地方的条件非常艰苦,气候不适,洗澡不便,饮食不合口味,这些都是生活中必须克服的难题,这样的环境,在大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很少能长期忍受。裴丽娟她就做到了,难能可贵!”

走村串户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送教,开动脑筋给藏区学校铺设校园文化……看到裴丽娟在藏区支教的一点一滴,邓波在感到佩服的同时,也有点点为自己的从教经历感到遗憾:“援藏支教不仅能锻炼自己,更能为藏区孩子们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知识,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这个行动太有意义了!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有很多学生又成为了人民教师,走上了讲台。我要把裴丽娟的故事都发给他们看看,希望他们也能拿起援藏支教的接力棒,让藏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本报记者 陈瑾

原标题:成都援藏教师裴丽娟事迹引起市民强烈反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