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28日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28日披露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通过表观遗传通路影响人的健康。这是中国最早报道PM2.5不同组分对居民表观遗传的影响的研究,也为进一步阐明PM2.5的健康危害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论文第一作者陈仁杰当日介绍,所谓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等遗传信息并未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过程却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基因的功能。据悉,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上。
据了解,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而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是后天基因沉默的主要决定因素。陈仁杰说,以DNA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异常是目前国际上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新兴热点领域之一。
该课题组以上海市社区的一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了PM2.5及其组分的暴露水平,并同时检测了病人的呼吸道炎症指标和相关编码基因“NOS2A”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PM2.5可先通过“NOS2A”编码基因,引起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然后使呼吸道炎症指标水平不断增加,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是PM2.5中的有机碳、元素碳、硝酸盐和铵盐成分在发挥作用。
课题组方面表示,该研究成果可为探索PM2.5健康危害干预方案提供线索,如在雾霾期间可通过补充富含甲基的食品,逆转DNA甲基化,从而减轻PM2.5对健康的损害。
原标题:最新研究称PM2.5可通过表观遗传通路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