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有多少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有多少志愿者伸出援手。”这是龙泉驿区居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文明劝导、关爱空巢老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便民、惠民、利民活动;组建12支志愿者服务队,全年200余次志愿者活动……今年以来,龙泉驿区文明办通过设立积分卡奖励机制、每月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全方位的志愿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志愿服务“在身边”。
存一张“志愿服务积分卡”
激活社区正能量
昨日,记者来到龙泉街道万源路社区,这里的每位志愿者在社区都存有一张类似存折卡的“志愿服务积分卡”。“为孤寡老人打扫一次卫生积0.5分,参加义务劳动时间每两个小时积1分……”志愿者蒋明今年7月大学毕业,他告诉记者,他的积分目前已经有30分了,“还要再接再厉,争取获得今年的冠军。”
记者发现,这个红色的小“存折”上,除在每月一周集体性活动外,每位志愿者所做的社区维护稳定、环境治理、文明楼栋测评、文明劝导执勤、文艺演出等活动都会在积分卡上有所记录。“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时间、内容、次数和积分情况都会一一显示。一定时间内,志愿者可凭积分兑换米、油等物质奖励。”社区负责人说,“志愿服务积分卡”激励只是一种手段,它增强了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了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办好事、做好人的积极性。”
而万源路社区实行这一模式以来,在社区里也掀起了“当好人、做好事”的风气。和万源路社区一样,这一龙泉驿区志愿者试点管理模式,在其他社区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志愿服务积分卡只是其中的一个奖励机制,我们还同步建立了志愿帮扶亲情卡。”龙泉驿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志愿亲情卡让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建立了情亲结对关系。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传播了志愿精神,传播了文明,而且切实地为群众办了实事,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同步也激活了社区的能量。
全区覆盖志愿服务站
让文明成为一道“风景”
除了积分卡奖励机制之外,龙泉驿区也大力加强志愿服务站建设。昨日,记者来到崇德社区E区时,三三两两的“红马甲”在一个挂有“志愿者服务站”牌子的房间进进出出。100多平方米的服务站里,有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辅导社区留守儿童功课;也有志愿者聚精会神地聆听如何更有实效地开展活动培训课;还有志愿者正收拾资料,准备出门入户调查困难群众近况……
“有困难到服务站找志愿者,有时间到服务站做志愿者。”如今,像崇德社区这样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既是志愿者的固定服务点,也是居民们寻求帮助时第一个想到的地方。“
两年前,龙泉驿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志愿服务指导协调中心。目前,各街道、镇也建立了志愿者服务指导协调中心,社区建立标准化志愿服务站71个,各区级单位也成立了志愿服务大队。”龙泉驿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还通过结合龙泉驿区特有的“文化广场”建设,把志愿服务站和好人服务站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志愿服务站。特别是,在洛带古镇景区,设计建成了两个仿古式志愿服务亭,志愿者依托服务亭开展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现在这里已经俨然成为古镇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加强志愿者队伍“造血”功能
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
一月的“红红火火过新年”志愿服务活动,二月的“邻里守望·携手圆梦”志愿服务活动,三月的“鲜花丛中学雷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七月的“爱满暑期·助力成长”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龙泉驿区以“携手志愿行、大爱龙泉驿”为品牌,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全面发动和推进龙泉驿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做到月月有主题。
“主题活动服务多样,依托便民利民、文艺表演、政策宣传、看望慰问等志愿服务方式,直接服务群众上万人。”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打造这样多种类的主题活动,使志愿服务队伍更多样化,也吸纳了更多志愿者。目前,龙泉驿区注册志愿者77806人,队伍数1688支,居全市第二位。
打开成都志愿者网站,最新招募的第一条就为龙泉驿区新市民志愿者发出。“11月11日,将在怡新社区开展430教室作业辅导活动2小时。”招募信息一经发表,得到了不少志愿者的关注。网上招募是龙泉驿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大特色之一,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龙泉驿区通过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成都志愿者网上发布开展活动14112次,招募组织超过至少10万人次。
丰富的志愿者资源更加需要一个制度来促使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我们在品牌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龙泉驿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龙泉驿区先后出台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实施办法(试行)》《成都市龙泉驿区志愿服务管理补助办法》《成都市志愿者网龙泉驿平台活动项目管理办法》等近十项制度。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为龙泉驿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者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解决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确保了龙泉驿区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本报记者 安羽 文/图
原标题:创新积分卡奖励机制 龙泉志愿服务“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