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加紧施工,预计明年投产。”11月6日,成都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工地,正在忙碌的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丽红说,“受益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需求的扩大,我们的生产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明年。”
近年来,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增长方式不断转变。“易态科技们”的努力在汇集成全省转型升级动力的同时,他们也分享着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红利。
淘旧扶新 产业发展更健康
全球两家实现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产业化的公司,一家是波音公司,另一家就是易态科技。“我们的主要产品为高温气体过滤装备和腐蚀性液体过滤装备,在环保领域大有市场。”张丽红介绍,目前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出具备国际水平的专利技术超过490项,今年申请专利就达200多项。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
2014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96.01亿元;增速16.1%,居全国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0.52%,比去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增速10.6%,居全国第一。“扶新”的同时,“淘旧”也不手软。
宁可主动将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二五”期间,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淘汰落后产能。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消息显示,“十二五”前4年累计淘汰炼铁产能165.7万吨、炼钢335.2万吨。2014年,四川钢铁、平板玻璃产能占全国3.3%、0.6%,但淘汰和关停量占全国的4.8%、6.4%。去年全省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介绍,通过主动化解过剩产能,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去年全省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比2012年下降0.8个百分点。“十二五”前4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6%,超过“十二五”目标7.1个百分点、超过全国降幅9.8个百分点。2015年,预计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再下降9%以上。
服务业崛起 经济结构更优化
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征。
去年3月,宏华集团在北京推出页岩气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节省10%的钻井成本,同时每口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6吨。此前,该公司成立宏华油服,专门开展国内外钻井工程服务。宏华集团总裁张弭认为,民营企业在页岩气装备和油气工程服务方面大有作为。
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是我省不少企业锁定的方向。“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发展,既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认为,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特点,其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容小视。“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我省的强力推动下,我省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有望由2010年的0.6万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2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有望由2010年的25.4%升至今年的39.0%。
从内部结构看,四川服务业呈现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降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的态势。“十二五”以来,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在川发展迅速。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1828.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6%,比2010年提高5.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495.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5%,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蓬勃发展。2014年快递业务收入47.96亿元,较2010年增长161.6%。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在“十二五”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下,四川必将在“十三五”持续做大总量、做优结构,不断增强推进“两个跨越”的动力和后劲。□本报记者 董世梅
原标题:转型升级蓄积跨越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