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50几年,落下一身的病,家住重庆潼南的沈丽华不便外出,于是她找到了媒体,目的是想感谢一位一直帮助她的成都小伙。
“我们非亲非故,从去年到现在,他一直在给我寄胰岛素注射针头。”最初,记者有些诧异,“寄什么呢,针头?”“是的,我为了节省费用重复使用针头,他怕我这样会感染,所以一直在帮助我。”
小伙寄560根针头 给重庆阿姨
沈丽华患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了。去年5月,她在成都一家经营医疗器械的公司买血糖仪和胰岛素笔配套用针头,认识了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当时和我聊起了我的病情,问我针头是怎么用的。”沈丽华很坦白地说,为了省钱,一根针头一般要用20次才换。“小伙马上劝我,针头不能反复使用,但对我来说用一次就扔了是浪费,能省就要省啊。”
当天,小伙开车把沈丽华送回了家,次日,他又和同事到火车南站附近沈丽华的住地找她,说以后针头用完了就给她免费送,“女儿上高中,我们要回重庆了。”“你把你地址留给我,我给你寄过去。”在沈丽华看来,这是一位医生说的话,可小伙只是一位医疗机械推销员,并且和她只有一面之交。
从去年6月到今年11月,远在重庆的沈丽华先后收到小伙免费寄去的560根针头,翻开沈丽华的手机,上面的“小杨”正是坚持给她寄针头的小伙子,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对方的全名叫什么。
一面之交 他决定为阿姨免费提供针头
在成都航天立交附近的蜀新驾校训练场,记者找到了小杨。他个头不高,脸上有些胡碴子,脖子上还有根银项链,家住龙泉洛带。记者问他,“你就是给重庆那位阿姨寄针头的师傅吗?”“嗯,是。”他点了一下头。
去年5月份,小杨还在那家公司负责二级市场的医疗器械销售,当天沈丽华的光顾让他至今印象深刻。他说,沈阿姨来买血糖仪,付钱的时候,从布口袋里掏出一个卷好的薄膜袋,然后再打开,里面全是五毛、一元的纸币,最后数了几十元。“她让我们优惠一点,剩2元钱坐公交车回去。我上前问她的病情,她说一根针头要用20次时,我们同事都吓了一跳。”
“为了节约,宁愿冒感染的风险也不愿换针头,真的可怜。”小杨记得,当天把沈丽华送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车上哭,说感谢的话。得知沈丽华要回重庆之后,小杨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从去年6月份起,他每隔三五个月,就自己花钱在公司买好针头,给对方寄过去。“如果反复使用同一根针头,很有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针眼会出现溃烂。” 小杨说。
平时,小杨和沈丽华联系并不多,只要适逢节气,沈丽华都会通过短信给小杨发来一条祝福和感谢的话,小杨的回复很简单,“不用谢,阿姨,针头要用完了就跟我说,我就给你寄过去。”
今年7月,30岁的小杨离开了公司,改行成了驾校教练。但他没有把换工作的事告诉沈丽华,怕对方知道不好再开口。
11月4日上午,正在教学员开车的小杨打电话给以前公司的同事,让对方帮忙给沈阿姨寄针头,这是第四次了,他算了一下,560根,如果只靠我这些针头的话,阿姨还是没有一次性使用。“其实我没有帮到阿姨什么,花费也不大,我只是怕她舍不得换针头,把自己身体伤了。”
重庆阿姨
新年快到了,想通过媒体感谢他
沈丽华的状况,其实远比小杨看到的更严重。11月5日,记者在重庆潼南双江镇见到了她,因小时候患骨髓炎没得到及时救治,沈丽华从小就饱受腿脚不便的困扰,由此导致走路时摔到了头颅,做了两次开颅手术,1999年后,糖尿病及多种病症接踵而至。如今,靠丈夫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不是我不怕感染,是真没有多余的钱去买针头。”在沈丽华借住的亲戚房屋内,小杨给她寄的针头连同快递纸盒还在,“这是上半年寄的,还没用完,他帮助我之后,现在我一根针头用两三次就换了。”
沈丽华通常用酒精给针头消毒,然后放进冰箱,再用时取出来就打。面对这种极其冒险的举动,丈夫也无能为力。衣服掀起,在沈丽华腹部上,针眼旁边有两处明显红肿的印记,“现在好多了”。
记者拿了一根沈丽华用过多次的针头,虽然没有看出什么异常,但她说,以前同一根针头用久了,会把肉刮得痛。沈丽华说,小杨一年多时间一直在默默帮助她,新年快到了,她想通过媒体感谢小杨。
当天分别时,沈丽华叫住记者,“你晓得小杨叫啥子名字不?”“哦,对对对,他叫杨小军,军人的军。”
延伸阅读
重复使用针头易增感染风险
在沈丽华使用的胰岛素笔配套用针的包装盒上,注明产品只限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用后销毁。重复使用针头到底有哪些危害,记者对此咨询了成都某外科医生。他表示,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
1.针头折断,会在体内游走,不易取出,威胁患者健康。
2.针头堵塞,影响下一次注射。
3.重复使用会使针尖出现毛刺倒钩,这会导致注射部位出血、擦伤,还会加剧疼痛感。
4.导致皮下组织增生或形成硬结
5.增加了局部感染的风险。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摄影记者 张士博
原标题:560根针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