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之后,全民阅读在国家层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全民阅读推广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市文广新局的指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四川新华文轩深入社区运营建设的“一街(社区)一书屋”项目成果——成都首家试点社区书屋“读读书吧”,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开始营业。“读读书吧”以创新服务模式搭建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平台,打通了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模式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与营运
“社区(农家)书屋工程是面向城乡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之一。2005年以来,我市实施这项工程已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建设社区(农家)书屋3000余个,实现了全域成都全覆盖。”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为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在建设基础上,国家、省、市每年投入约600万元,用于书屋更新图书、数字化建设、开展各类活动,基本保障了城乡群众的阅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将社区(农村)书屋建好、管好、用好,又如何让政府宝贵的文化投入发挥最大效用,让惠民工程办成百姓满意的工程?“今年我们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营运。”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街道(社区)免费提供物业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服务,用于书屋装修、图书配置更新、专业人员管理等,为市民提供新书免费借阅、组织策划全民阅读活动,使基层书屋逐步成为群众看书、借书、购书以及享受阅读体验的公共文化场所。同时,将政府采购图书的选择权交给基层群众,使采购的图书是群众喜爱的书,开展的阅读活动市群众满意的活动,真正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社区(农家)书屋服务于民的作用。
成都首家试点书屋“读读书吧”
市民仅凭身份证可借新书
成都首家试点书屋“读读书吧”,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中成功落地的。作为成都首家试点社区书屋“读读书吧”,能够服务多少读者,又能给周围的市民带来哪些便利呢?
“市民可仅凭身份证,无需缴纳押金便可免费借新书,这在以前是前所未有的。”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读读书吧” 是在街道(社区)免费提供物业的基础上,由新华文轩出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对产生借阅行为的图书,则由成都市图书馆进行回购。书吧面积大约为126平方米,配备图书5000册左右,每月会按10%的更新率对图书更新,供市民免费借阅。除文教、少儿、工具书必须在店内阅读外,其他图书均可外借。每人每次可外借一本,借期为30天。
此外,“文轩姐姐讲故事”“养生保健课堂”“社区电影”“读书会”“花艺种植”“儿童绘画”等均是文轩统一策划实施,并由社区购买的每月一次的免费文化活动。为方便居民生活,店内还特别提供了快递收存、信用卡还款、旅游产品发布、水电气费缴存、水吧等服务。书吧还建立了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义工服务基地,组织开展志愿者、社区义工服务活动。
全面提升基层书屋服务能力
未来3年还将诞生150个书吧
“未来3年,在成都市‘一街一书屋’项目规划推动下,还将有150个左右的‘读读书吧’相继建立起来。”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读读书吧”的建立,将全面提升基层书屋服务能力,社区居民将就近享受免费、高质、丰富的阅读活动及其他便民服务。此外,“读读书吧”还将促进阅读设施提档升级,助推“书香成都”建设。真正形成“一公里内有书屋,15分钟文化圈”的浓烈书香成都氛围,为市民公众提供“休闲漫步能阅读,提着菜篮子逛书店”的便捷文化环境。“这是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运营的创新探索。”
“‘一街(社区)一书屋’建设试点的实施、‘读读书吧’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在全市进行推广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本,也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资源换资本、共建公共文化的‘成都模式’”。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表示,该项目得到基层群众、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一致好评。不少市民反映,这种出门就能免费借到新书,且不用繁琐借阅手续的借书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真正的“书香四溢”。如今,在已建立起的府城社区“读读书吧”中,经常能看到捧书阅读的人,其中以父母带孩子前来选书的居多,也不乏老年人的身影。不少人在缴纳水电气费、寄送快递的同时,也不忘选择带走一本书回家看看。
原标题:成都“一街(社区)一书屋”项目 首个试点“读读书吧”成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