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16年,是我省“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站在新的起点,全新形势该怎么看?具体工作该怎么干?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十三五’开局之年 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系列报道,和你一起观大势,明思路,聚信心,鼓士气,敬请关注。
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我省将2016年确定为“项目年”。“开局年”与“项目年”叠加,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该怎么干?
抓项目就是稳增长,全年投资增速不低于两位数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十三五”期间,四川要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尤其2016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我省明确,要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抓项目就是抓投资。”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四川作为一个西部内陆省份,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依然不能忽略投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过去十年,全省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10%,其中,投资功不可没。
以2014年为例,在全国经济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省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8.5%。达到这样的目标,投资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投资率超过80%。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对于全省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我省初步安排投资增速不低于两位数。”唐利民说。“稳投资就是聚精神。”在市委书记李仲彬看来,当前,内外部形势复杂严峻,抓项目就是把各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抓项目就是调结构,尤其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投资不仅是即期经济增长的需要,更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唐利民认为,投资重要的是要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将更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民生改善。
唐利民说,2016年,我省在投资结构调整上将突出供给侧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向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倾斜,全年产业投资额要达7000亿元以上。
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是抓龙头项目和拳头产品。
眉山市委书记李静有同样认知:“今年起我们将特别注重招商引资的‘质’,主要锁定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类项目,通过引入新的增量来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
日前出台的2016年全省重点项目名单显示,今年全省6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将达4.26万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4583亿元,较去年增长9.4%,其中,产业项目348个,占项目总数的比例达55%。具体看产业项目本身,
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类项目总数达199个,占产业项目的总数和投资额的比重分别达57%和44.7%,均高于去年。
重点项目投资是全省投资的风向标,重点项目名单透露出我省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信号。
抓项目就是要抓改革,政府要管好自己的手
投资增速不低于两位数,照此计算,2016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额度可能达到2.8万亿元。资金从哪里来?很多人内心有这样一个问号。
拉直问号的行动已展开。2015年12月31日,我省首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成都成立,基金总规模50亿元。按照相关规定,这只基金至少可以拉动200亿元的社会资本,并由此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5年12月25日,我省重点项目“新三板”挂牌、在审企业规范运营专题培训会在成都召开,原本计划只有200多家企业参加,却来了300多家。
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的力量。此前,由于资金匮乏和渠道有限,资金一直是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前一后两个动作,为破解资金难题指明方向:要不断创新拓展融资渠道,更大程度激活民间投资。“政府要管好自己的手。”唐利民说,民间投资是全省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力军,但去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同比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一改过去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态势,今后,要稳定投资的增长,必须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升行政效能,强调市场主体作用,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强调中长期。发挥企业家、创业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把更多发挥政府职能转变为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变干预为服务。
□本报记者 梁现瑞
原标题:项目堆里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