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成都先自治后整治 老院落添气质

2016-01-12 08:0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四川成都在老旧院落改造中,征询居民需求,让居民投票选出自治组织,参与改造决策。同时,注重物业服务的同步改造,通过上墙公示、群众监督等办法,保障服务管理质量。在政府、社会、市民三方联动下,944个老旧院落的改造目标如期实现。

“过去脏乱差,如今美如画。”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社区西一巷的居民何涛,指着自家院落说。

几年前,何涛嫌院落环境太差,一气之下搬到了别处。院落改造后,他不仅搬了回来,还在这里结了婚。

近年来,成都市把改造老旧院落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并采取了“老旧院落咋改,群众说了算”的方式,使工作得以顺畅推进。去年,被纳入目标的944个老旧院落全部完成改造。同时,成都市计划用3年时间,将剩余的3000余个老旧院落改造完毕。

自治小组挨家摸底 百姓点菜政府买单

成都市的老旧院落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置分散,形态各异,基础设施质量和小区服务功能参差不齐,很难用统一的办法去改造。

问需于民,成为了解开乱麻的“线头”。“居民想改造啥,最迫切的愿望是啥,由他们自己提,我们都要满足,这就叫‘百姓点菜,政府买单’。”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李初元说。

表达需求,得有平台。成都市房管部门推出了“院落自治委员”的新概念。居民自己投票选出自治委员。被纳入2015年改造目标的944个老旧院落,全部建立了自治组织。随即,自治小组走马上任,开始征求民意。

“拓宽小区路,让它能跑车。”这是建设路培华社区红光苑居民的迫切需求。两年前,该小区有一老人突发心脏病,由于院落通道狭窄、违章搭建零乱、车辆无序停放,救护车开不到跟前,医护人员只得抬着老人,穿行于拥堵的小区路。耽误了不少抢救时间之后,老人不幸离世。

除了扩路,自治小组通过挨家挨户的摸底调查,还汇总出了全院落表达的13项改造意愿。

红光苑的改造拉开了帷幕。鸡舍、狗圈等各类违章搭建被拆除,小区道路扩宽了近两米,白色的停车线和交通标志一目了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序停放。一栋栋楼房的外墙面、阳台都装饰、粉刷一新,统一穿上了灰色“外衣”。原先总是渗水的铸铁落水管,也被更换成了新型复合材质的排水管道。

顺着小路往里走,是红光苑的连心驿站。“这是原来的自行车棚改造的,现在成了小区居民的自治空间、图书室以及文体活动空间。”成华区建设路街道培华社区书记杨剑鸿介绍。此外,分类垃圾箱、瓷砖花台、修整过的树木、按季节栽种的花草,也合理分布,让小区旧貌换了新颜。

陌生邻里有了感情 平凡院落添了特色

通过问计于民,成都市政府让改造规划接地气、顺民意。肖家河正街社区西一巷,有两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楼房,分别住着城里、郊区的拆迁户。两栋楼之间,曾被垒起一道高墙,两边的居民长期不相往来。有人说,这堵墙是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的一堵“心墙”。

改造通知一出,两边居民都表达了改造的愿望。可是在打通围墙上,两边出现了分歧,影响了改造进度。社区干部把两栋楼的居民代表召集在一起商谈。大家坐在一起,不仅达成了妥协,还给各项建设出了不少主意。

随后,两栋楼之间的围墙被拆除了,院落的楼间距由原来的15米变成了30多米。院子敞亮了,还有了绿地、花池、停车场、物管房等。文体活动中心,更成为了两栋楼居民和睦相处的家园。

“总体规划、分类改造、一院一策”,这是成都市政府房管部门在广泛征集相关单位意见后制定和遵循的原则。同时,他们还出台了《成都市老旧院落改造(升级)标准及责任分工》,指导区(市)县对老旧院落安防设施完善、路面平整处理、停车位(线)划定、垃圾装运处置、楼道墙面刷白、外露管线序化、水电“一户一表”工程、燃气管道锈蚀更换、雨污分流、管理用房配置等具体硬件内容实施系统性改造,侧重院落配套服务功能的改造提升。

同时,结合群众需求,注重院落个性化群众性项目的改造建设。锦江区“江东民居”开展“生态苗圃进院落”特色项目建设,通过院落内58名居民在规划区域认养种植花卉、果蔬等植物,不仅改善院落环境、丰富居民业余爱好,更将成品赠送院内孤寡老人,体现邻里温情。

院落硬件改造注重文化引领与文化建设,以树立院落主题文化凝聚群众共识。成华区红光苑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光厂家属区,在此次改造中,通过雕塑、照片墙等形式,勾勒出老职工对传统工业文化的感情沉淀,增强了院落归属感。

物业服务配套跟进 微信传呼随叫随到

“以前,改造完成后,就没人管了。这次的老旧院落改造,在‘硬件改造’的基础上,更注重‘软件改造’了。”武侯区长城嘉园负责人说。

近年,成都市房管局出台《关于建立老旧院落社区物业服务工作机制的意见》,并在全市各地统一设立老旧院落社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培训、指导服务、监督考核,创新建立老旧院落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填补了房改房、安置房等非商品化小区物业管理的空白。

“我们院子的门卫和保洁,都是自治组织聘请的。而日常的物业服务,比如代收水电费、设备维修、绿化修剪等,都由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提供。”长城嘉园小区院委会主任表示。

成都市老旧院落管理的长效机制,有着独特的经验:推行专业物业服务机构、其他管理人、居民自治等多种形式的老旧院落物业管理模式;推进物业服务主体与居民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责义务,实现院落物业有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监督院落日常管理热情;建立物业服务事项上墙公示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实现院落管理公开、透明;推进“社区老旧院落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管理资源集约化、服务标准均等化、服务效果整体化。

此外,通过“居民自筹+政府补贴+公共收益补充”的方式,设立管理专户,规范院落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使用,将公共房屋租用、停车计费等公共收益充实到院落维修资金中,增强院落维护发展的“造血”功能。

长城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点赞。2015年,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为农转非院落清转运垃圾杂物13车,为200余户居民屋顶做防漏水800平方米,疏掏化粪池31个,更换雨污水管道6根,更换公共楼道路灯1361盏,抢修水电故障23处,院落大门6扇,绿化补植修枝4500多株,安置监控、警灯和报警器36处,让这些老旧院落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老百姓住得更惬意和舒适。

虽然费用低,但物业中心对几个小区的服务管理质量并没有变差。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社区物业管理引进了“利器”。

“我们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专门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活力361社区之家’。”东大街社区负责人说,“居民有需要保健医生、家电维修、开锁、代驾、家政、残疾人办证换证等服务的,都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平台告诉物管中心,物管中心便会派人来上门服务,并且会按照物价表,明码实价收费。”

(原载《人民日报》2016年1月11日第23版)

原标题:先自治后整治 老院落添气质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