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8日讯 1月18日,四川省公安厅联合银行、通讯等多个部门在成都锦华万达广场开展预防通讯诈骗犯罪宣传活动。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现场获悉,我国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持续高发,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四川自去年11月以来,短短两个多月,共发各类通讯诈骗案件4000余件,损失达9000多万元。
诈骗高发
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
据公安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持续高发,增长幅度远高于其它类型的案件。2015年1-11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通讯网络诈骗案件50.6万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元。
作为一种典型的远程非接触性犯罪,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颠覆了传统犯罪的概念范畴,犯罪分子借助发达的现代通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科技手段作案,且发展变化快,犯罪手段层出不穷。据统计,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超八成诈骗犯罪分子为90后,男性比女性更易受骗,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更容易被骗,甚至高级知识分子更易受骗。
2015年11月20日,按照国务院联席会议制度框架要求,省政府批准我省建立由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四川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2月7日召开了厅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去年11月1日以来,全省共发各类通讯诈骗案件4000余件,损失9000多万元,共破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6人,查扣涉案银行卡600多张,手机卡500余张,其他电信设备1000件。
谨防诈骗
这四类诈骗形式最典型
1、电话诈骗。包括:通信运营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医保诈骗、社保诈骗、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2、短信诈骗。包括:娱乐节目中奖诈骗、高薪招聘、贷款诈骗、复制手机卡诈骗、冒充房东诈骗。
3、网络诈骗。包括:钓鱼网站诈骗、低价购物诈骗、QQ诈骗(冒充亲友诈骗)、网购诈骗、订票诈骗。
4.微信诈骗。包括:微信伪装身份诈骗、微信代购诈骗、微信爱心传递诈骗、微信点赞诈骗。
预防诈骗 记住“三不一及时”
如何有效预防诈骗?四川省公安厅民警介绍,要记住“三不一及时”。
不轻信。绝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犯罪分子使用任何花言巧语或恐吓电话,都不要轻易相信。及时挂掉电话,不予回复信息,防犯罪分子进一步设圈套实施诈骗,如确有担心可及时向亲友或公安机关咨询。
不透露。不要因贪图小利而受犯罪分子诱惑,任何情况下,切忌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我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到银行业务的,要格外谨慎。特别是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常有资金往来的人员,在汇款、转账前,需再三核实转账事由,明确对方银行账户情况。
及时报案。感觉自己上当受骗,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直接拨打报警电话,并提供骗子的银行账户、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开展侦查破案工作。(记者 杜玉全)
原标题:去年11月来四川共发诈骗案4000余件 记住“三不一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