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麟。资料图片
京华时报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先生因病于昨日8点12分在京逝世,享年96岁。谢家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下周五10点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谢家麟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
1920年出生于哈尔滨的谢家麟,父亲曾是哈尔滨知名律师,后迁居北平。1934年,谢在北平一所教会学校上学,其设于地下室的物理课实验室设备齐全。物理老师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引发了谢家麟对物理浓厚的兴趣。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占北平之后,谢家麟自制的短波收音机成为当时全家每天了解抗日战争情况的唯一渠道。
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其间在“航空救国”的思想影响下,曾短暂在乐山复校的武汉大学航空系就读。
“二战”结束后,怀着科技救国的理想,谢家麟参加并通过教育部举办的留美考试,获得用官价外汇出国学习的机会。1955年,他回到祖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等。
谢家麟1955年初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他担任首席物理学家,优化加速器设计,带领解决速调管、加速管等关键技术问题,控制电子束流满足对肿瘤照射的需要,并把加速器的稳定度提高到医用的水平。
同年7月谢家麟回国开展高能加速器研究,当时所需尖端器材受国际封锁,所需工艺远超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他从研制基本关键部件做起,在没有人员派出、引进和采购国外器材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奋斗八年,建成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跨越式地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该加速器建成即投入国防急需,用加速器束流打靶产生的高强度脉冲辐射,模拟核爆来标定仪器,为“两弹”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该加速器的研制,发展了大功率速调管、加速管和微波管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推动了我国加速器事业的发展,奠定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2000年,谢家麟突破加速器设计原理,提出速调管同时作为微波源和电子源的紧凑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创新性构想,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简化了加速器结构,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经过四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验证了设计理论的可行性,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记者 潘珊菊)
原标题: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