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成都花园上城小区的不少居民都感受到了小区可喜的变化:小区的蓝色塑料垃圾桶不见了,小区的环境越变越好了。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将当下最流行的互联网+模式引入到了垃圾分类中,住户丢出的每袋垃圾都有二维码,可以轻松追踪溯源,居民还可以通过下载app或是关注微信,查看垃圾分类积分,并通过积分兑换环保垃圾袋和一些日用物品。在试点成功后,“互联网+垃圾分类”这样一种新兴模式将在青羊区其他小区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老百姓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自觉参加到垃圾分类中。
超过一半的住户
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虽然近年来,垃圾分类在国内不少城市一直都在推广,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多数人而言仍然比较陌生。去年11月,一家环保公益组织找到成都花园上城小区的物管方,打算在该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该公益组织的这一想法与小区物管方不谋而合,很快,该公益组织便进驻小区,在小区内宣传推广垃圾分类。
“刚开始我们以为会比较难,可推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出乎预料地好,大家不但不抵触,反而很积极踊跃地参加。”该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小李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起,他和同事每周两天时间都会在小区里设点宣传并接受居民登记注册,凡是注册成为会员的居民都能领到垃圾分类手册、环保垃圾袋和二维码标签。“居民在垃圾分类后,都要将二维码标签贴在垃圾袋上再丢入垃圾箱。”小李说,二维码标签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居民积分,另一方面是便于垃圾追踪溯源,如果有居民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二维码很快找到垃圾主人。据了解,从去年11月至今,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住户注册成为垃圾分类的会员,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记者在成都花园上城小区内看到,小区过去用于装垃圾的蓝色塑料桶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规范而统一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据了解,小区里共设置了6处垃圾分类回收投放点,每栋住宅楼下面都有一处。投放点规范地摆放着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回收装置。小李告诉记者,为了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他们采取了积分模式,居民垃圾分类次数越多,积分越高,积分可以兑换环保垃圾袋和一些日用品。小区居民还可以通过下载app客户端或是关注微信,学习垃圾分类小知识,查看垃圾分类积分情况。
推广效果显著
成人小孩齐参与
3月20日上午9点半,正赶上周末,宣传点吸引了众多小区居民,“我们以前不了解垃圾分类,听了他们讲解,我觉得很好,我们大家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居民李先生说。
居民黄女士在去年12月加入了垃圾分类行列,短短几个月时间,她已经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以前我都把所有的垃圾放到一个袋子里,现在我每天都准备三个垃圾袋,将垃圾分门别类装在一起,虽然比以前麻烦,但更加环保卫生。”黄女士说,现在她刚上小学的孙子也跟着她学会了垃圾分类,“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他记得比大人还清楚,我如果没分对,他还经常纠正我,垃圾分类意识就是该从小娃娃抓起。”
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主要用于处置普通生活垃圾,然而,像废旧家具、纸箱等大件垃圾,居民在处理上往往感到头痛,为了解决居民们的这一垃圾处置难题,小李和他的同事每周还在小区里设置了专门的大件垃圾回收点,居民不但能就近处置大件垃圾,还能获得相应的积分。
据了解,目前,青羊区共有包括成都花园上城小区在内的14个小区试点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试点效果良好,今后,这一模式还将在全区更多小区进行推广。
杨雪怡 本报记者 李自强 文/图
原标题:青羊区试点“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