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实习记者 张家华)4月20日报道 “我们设计的成都地铁18号线今年便将开工,届时将与天府新机场同步投入使用,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在今天举行的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系列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成都地铁总设计师张海波兴奋地告诉记者。
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迎接全球轨道交通产业新一轮“走出去”历史机遇,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式产业,如今,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之一交通先行背景下的突出发展产业。“我相信,凭借我们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规划以及雄厚的基础条件,势必将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城市。”对于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发展,张海波信心满满。
数百亿产值 铺出轨道交通产业“康庄大道”
2010年,一条蓝色(1号线)的地铁线路打通成都南北,标志着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八个开通地铁的城市。随之,橙色(2号线)、绿色(4号线)、红色(3号线)……一条条斑斓的色彩划过蓉城,成都地也逐渐铁成为成都市民及外地游客日常出行的主流方式。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起步虽未走在前列,但发展速度却是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成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上深之后的第四大轨道城市。”张海波说。
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所带来的效益更让人眼前一亮:除了达到“经济适用、节能环保”,2013年,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年产值687亿元(不含运营收入)。如此强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给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2年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包含19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总里程937公里(含成灌及成彭线,共92公里),覆盖成都市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和周边区县以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正在编制的《成都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布局及近期建设线路规划》中提到,2020年成都市域有轨电车线网规模约670余公里,远景约1000公里。
紧扣产业链 成就轨道交通产业价值洼地
位于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中铁产业园)的大厅内,安放了107座鲁班奖奖杯,这是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另一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典型产品展示墙,则展示出中铁二院一个个优秀、先进的产品。
“过去传统的带有碎石的轨道无法承载高速列车的运行,而我们研发的CRTIII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了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它的出世也打破了国外长期的垄断。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铁路项目……”“这是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它通过对列车再生制动产生的动能重新回馈到中压网络系统再利用,减少了制动电热消耗能量工作,可以有效地减缓隧道周围土壤温升速度,达到节能的目的,并能够节省车辆投资和车辆的运营维护投资”……
这样的专利技术,在中铁产业园拥有上百种。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中铁产业园是由中国中铁投资,中铁二院负责实施运营的国内首个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其与新筑轨道交通产业新津基地,新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一个“金三角”,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帮助实现轨道交通产业有效的聚集和落地,打造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和轨道交通的研发高地。
中铁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铁产业园正不断紧扣科研、设计、施工、制造、运维的全产业链条,抢抓“一带一路”带来的海外项目大爆发,加快推进综合实验大楼、中试检测基地、核心技术产品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逐步向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和轨道交通的研发高地迈进。
原标题:2020年成都市域有轨电车线网规模将达约67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