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进行全国最大规模综合交通调查

2016-05-04 07:05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调查

近40万人

调查涵盖全域共计11万户家庭近40万人,除了入户调查,还将深入交通量大的地方,部分车辆可能会在路上被拦下,让司机停车回答问题

数据

提供支撑

对成都交通状况进行彻底摸底,为相关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接地气”的方案,并为未来成都交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我们在路上为什么会堵?该如何解决拥堵?成都将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交通大调查,从大数据中寻求答案。

昨日,成都市规划局宣布,从本月开始,成都将进行综合交通大调查,通过样本数在近40万人的传统入户调查和大数据统计两种方式,对成都目前的交通状况进行一次彻底摸底,为我市交通、城建、规划、环保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接地气”的方案。以此次大数据调查为蓝本,成都市还将成立我市首个“交通大数据平台”,为未来成都交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为何要调查

知道哪里堵,但不知为什么堵

“我们已有10来年没有对成都交通做一次全方位调查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感慨,随着城市扩张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成都的交通情况“越来越复杂”,这也对他们的工作形成挑战,“我们对自己的交通状况,都知道现象,都知道什么地方堵,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堵,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让这个地方不堵,或减少拥堵。”

市规划局介绍,长期以来,我市交通规划编制、交通发展政策制定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和理论推演,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难以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交通系统的良性化发展。

而国内外许多城市早已建立起综合交通调查长效工作机制,“跟他们比,我们起步晚了。”

调查哪些人

涵盖全域11万户家庭近40万人

市规划局介绍,此次调查范围覆盖成都全域,调查分为四类,即居民入户调查类、交通专项调查类、交通大数据收集类及其他交通相关数据收集类。入户调查从本月起实施,5月中下旬至6月初完成。由佩戴统一调查证的社区工作人员,手持移动终端,进入被访者家庭进行调查,调查时段一般在晚上6点以后、9点之前。从6月起实施其他专项调查。7月~10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及建立数据库,编制分析报告。

调查对象包括小区、出租房、工厂宿舍等地居住的各类人群,采用抽样方法,涵盖全域共计约11万户家庭近40万人。

除了深入居民家中,调查还将深入宾馆、商场,包括东客站、双流机场等交通量比较大的地方。还有一项“核查线”调查,需要交警配合,届时部分车辆可能会在路上被拦下来,让司机停车回答问题。

问哪些问题

开车上班 车停在单位还是附近

调查会非常细致,主要询问居民前一天的交通出行情况。如受访人去单位上班,是开车去还是坐公共交通;如果是开车,是直接停在单位还是停在附近再走路过去;如果是坐公共交通,是坐公交车、地铁还是说中途换乘。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解释,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是如何解决的,“这也是影响今后公交发展的最关键部分。”

调查还会问到受访人未来的打算,比如要不要买车,或愿不愿意坐公交,“通过调查,考虑是否相应增加交通设施,比如停车场的配建比例是该提高还是降低。”

在专项调查中,还涉及到一项“时间价值”调查。“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但是这个时间换算过来究竟值多少钱我们却没数。”万小鹏打了个比方,比如在主干道打围施工,打围的影响时间是一年或一个月,而造成的延误损失如果算出来是10亿,可能会影响政府决策。“同理,每个市民未来都可以以此计算自己的时间价值。”

调查有何用

该修下穿还是修路 让数据来回答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说,通过这次调查,摸清我市交通运行现状和交通出行特征规律,掌握全面、真实的交通基础数据,为深入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制定缓堵保畅等措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反映现状交通运行特征及预测交通发展趋势的城市交通数据信息平台,以切实提高我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大家都知道西三环很堵,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不一定清楚。”万小鹏说,以前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某个堵点修下穿或上跨,结果修好后,到下一个地方又堵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通过这次摸底,可以把原因找出来,“可能这个下穿或上跨就不修了,而是去打通另一条路。”

他表示,只有掌握了真实的现状交通出行数据,并相对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才能合理确定近、远期线网整体结构和规模、具体线路的走向和站点位置等。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制图 李开红

原标题:若你开车时被拦下答题 你的回答可能为缓堵出份力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