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郭莹 王玲)6月2日报道 今天上午,促进在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的“成都新十条“正式启动。相对此前的“成都十条”,“成都新十条”的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其中,“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等条款引起了成都各大高校教职员工及科研团队的关注。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已经率先开展了相关的尝试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在我看来,我们学校在尝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取得效果非常明显,许多专利都实现了有效转化,而且大家的热情高涨。”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楠目前已经拥有学校教授和企业负责人双重身份,近几年来,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材料科学方面多项专利,并通过专利转化,向市场推出了新一代血管支架产品以及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富氢水。
“一旦释放大家热情后,将产生大量可以转换的项目。”黄楠表示,几乎所有的教授都会考虑自己和团队研发的专利技术是否有应用价值,通过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专利转化,同时对于教授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据了解,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得问题,西南交通大学从2010年开始进行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探索与实验,其核心是分隔现有职务发明专利权给发明人,使职务发明人“晋升”为与学校平等的共同专利权人,将发明人享有的奖励权升级为知识产权,以产权来激励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如果职务发明专利评估作价入股,发明人与西南交通大学是具有平等地位的股东关系。
据介绍,从2014年下半年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又有多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了混合所有,通过评估作价入股,已有7个教授团队与西南交大国家科技园、投资方成立了公司,另外还有5个教授团队的职务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处于中试之中,一旦确认有孵化价值,也将通过混合所有制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成立公司。通过以上试验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有利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