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压缩12年基础教育学制、打破原有“633”学段划分、推行9年一贯制教育……近年来,关于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呼声不断,声音众多。
日前,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众多教育界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专家看来,将现有的12年学制进行压缩,不能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学制改革的关键是调整课程架构和教育理念。
12年学制能否被压缩?
——10年完成教育任务尚无科学依据
将中小学阶段的十二年学制改成十年,缩短学生的受教育年限——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引发热议。
在中国现有学制下,学生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少需要16年的时间,在不少人看来,在校时间过长,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关于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呼声一直存在。
将原本的12年学制缩短为10年或者更短,这样的调整科学么?
“如果仅从学生是否能将教材学完来衡量,将学制压缩至10年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只从这个维度看问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看教育任务是否完成。”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说。
唐盛昌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树人”,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他说,“现在我们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教育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用10年就能完成教育任务的说法欠缺理论依据。”
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也分析称,人的成长分为身体和心理两方面,12年基础教育是慢速成长,不是把成才作为唯一目的。缩短学制,让大量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进入社会,并不科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像小升初、初升高的这种‘强选拔’过程没有改变,那么压缩学制根本无法解决现存问题。”在唐盛昌看来,目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经济负担大等问题不是12年学制本身造成的,压缩学制并非解决途径。
资料图:6月9日下午,大批考生从南京一处高考考点内轻松走出。当日,随着江苏等地2016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结束,中国高考落下帷幕。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633”学段设置是否应打破?
——学段划分可做多种尝试
除了是否缩短基础教育时间,近年来,学制改革的另一个焦点还集中在学段划分的问题上。
中国基础教育现行的学制普遍是“633”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样设置是否存在缺陷也一直是教育专家探讨的课题。
“现在的孩子真正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世界观是在初三、高中,但我们现在的学制把这个阶段割裂了。”唐盛昌认为,目前12年的基础教育如何分段值得重新考虑,应认真研究如何让合理的学制在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给予支持。
他强调,很多国家是多重学制,包括“543”、“633”、“444”等等,美国、加拿大有不少学校都推行了“444”,中国有没有地区可能尝试“84”或“444”学制值得探索。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本中也分析,高中4年制的设置有一定合理性,可以探索高中“3+1”的模式,让学生在最后一年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或者基础教育等,在高中阶段进行学生分流。
“4年制高中教育目前全面推广还不成熟,因为这意味着9年义务教育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唐盛昌强调,目前针对哪一种学段划分更合理尚不能给出定论,但是否在全国设置统一的学段划分?还是让不同省份自行决定?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贯制”该怎么推?
——可多种方式试点 师资配备需跟上
近年来,不少地区开始推行9年一贯制教育,部分学校甚至开始尝试12年一贯制学制或初中高中6年一贯制学制等。一贯制教育究竟有何优势?在基础教育中又如何落实?这些问题都引发广泛讨论。
“12年基础教育学段划分过多是就把教育复杂化。”吴颖惠认为,目前应当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她强调,让学生受到连续教育与评价将是未来一大发展趋势。
“如果能够落实一贯制教育,基础教育中很多重复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省去,对学生培养有积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表示。
顾明远认为,目前,从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国情来看,推行9年一贯制更有操作的基础,但6年一贯制、12年一贯制可以并行。
“打通初高中对于师资的培养也是有利的。”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认为,如果初高中没有打通,初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中考,也没有高中教学经历,学科视野会变窄,不利于教学。
“师资配备仍然是一大问题。”顾明远强调,落实一贯制需要将小学与中学老师的培养连贯起来,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是未来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什么是学制改革的核心?
——调整课程架构和教育理念
“我们在基础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教育培养模式与观念的落后。”顾明远在研讨会上这样指出。
在不少专家看来,课程架构和教育理念的调整才是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核心。
例如,熊永昌强调,讨论学段划分,要有课程内容和教学体制的变化作为支撑,否则简单切割,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学生在现行的基础教育制度中没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性,未来是否要为此留出更多空间值得研究。
唐盛昌表示,现阶段要研究整个课程架构的改变,要令课程更具有探究性、现代性、选择性,并且实现数字化。如何打破高中阶段必修课的限制,令课程具有高度选择性也是关键。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使教育内容现代化,中国的教育如何跟上国际潮流?这12年里,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唐盛昌强调。
(张尼)
原标题:12年基础教育该压缩?专家:调整课程架构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