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决定着创新创造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抓好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更多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体制机制关乎创新活力,政策制度影响创新环境。众所周知,在过去一些地方的创新实践中,存在着让人诟病的“两张皮”现象。一是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脱节,一方面高校院所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躺在纸上“睡大觉”,转化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市场大声“喊渴”却对新技术新成果求之无门,一堵无形的围墙隔开了科研与市场;二是宏观决策与实际需求脱节,政府包揽了一切,而企业的主体作用却沦为“配角”,造成政策制定不能与企业有效互动、不能与市场紧密对接。破除“两张皮”现象,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只有构建起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各归其位、引导有力的体制机制,才能让大量的科技成果、发明创造走出实验室,成为企业的产品、最新的应用、产业升级的支撑,走进并改善人们的生活。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其着力点在于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等行政改革,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等,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创造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减少政府对创新资源分配和创新活动的直接干预,形成宽松自由、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释放全社会勇于开拓、敢走新路的创新创造潜能。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联接技术与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实现成果转化,必须让企业真正“唱主角”。因此,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体制机制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队伍,让成千上万的企业成为创新创造的“小巨人”和“生力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创新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全省上下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打破体制机制“梗阻”,补齐政策制度“短板”,拓宽成果转化“通道”,努力形成科研与市场、技术与应用、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在创新创造的实践中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原标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成果转化 五论抓好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