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一轮发展大潮的风口浪尖,四川能否借势而起,实现整体跃升,全面创新改革推进的好与坏、深与浅,将是一个决定性变量。从省委将全面创新改革列为推进我省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可见一斑。如果把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比喻为一场持久战,那么我们需要谨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如果把转型期推动全面创新改革比喻为一场攻坚战,那么我们在明确前进方向、实施路径的同时,还需要在思想深处着力,认识并处理好虚与实、破与立、快与慢、宽与严的关系。如此,才能心同向、力同聚、劲同使,齐心协力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
虚与实的关系,体现的是认识与行动、部署与落实、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我们常说,同心才能同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做一件事情,只有上上下下形成共识、思想一致,才能凝神聚力、同频共振,发挥出“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力。二是大事面前,认识一定要清醒到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等,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才能找得准位置、抓得住重点,工作才不会“跑偏走调”。事实上,虚与实本是事物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务虚犹如抬头看路,务实恰似埋头拉车。投身全面创新改革的伟大事业,只有把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目标要求上来,才能在保持定力中鼓实劲、出实招、讲实干、谋实绩。
破与立的关系,指的是要破除什么、坚持什么,摈弃什么、弘扬什么,在全面创新改革进程中,破与立犹如行车道上的红绿灯,只有把准时机、掌握规则,我们才可能少走弯路、顺达远方。有学者对创新的定义,就是“创造性破坏”。创新与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的过程。因此,“破得如何”无疑是全面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分析那些曾“名动江湖”的大公司从极度辉煌到瞬间倒下的轨迹,不难看出些许端倪。摩托罗拉、诺基亚……曾经的手机领域“王者”,他们之所以闪耀星空,根源在于不甘平凡的创新与开拓。然而,他们之所以又在竞争者面前很快陨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成功后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最终“封”住了企业前进的脚步。可以说,不破不立,有破才有立。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如此,全面创新改革的系统工程更是如此。某种意义上,全面创新改革的过程就是边破边立、又破又立的过程。一方面,要坚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创造的陈规陋习,摆脱路径依赖、习惯思维;另一方面,要树立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创业精神,把握潮流大势,勇于站上“风口”,这样才能把全面创新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快与慢的关系,体现的是我们看待过程与结果的眼光与方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创新链条更加紧密,成果转化步伐更加迅捷。要想在创新上赢得主动与先机,就需要认准方向,“一个猛子扎下去”,力度要够、动作要快。因为,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一步被动,很可能步步被动;一步迟疑,就可能被“甩在后面、甩得老远”。四川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具备加快创新、引领创新的内在因子,只要因势利导、善于转化,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推进创新改革,完全可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加快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之“快”,不能不顾实际,急于求成;不能无视规律,拔苗助长。创新就像种庄稼,不仅要有优良品种、肥沃土壤,还要科学栽培,给庄稼生长足够的时间,否则出产的就可能是“废次品”。总之,在对待创新的问题上,我们既要警惕违反科学规律,急功近利以“大跃进”的方式搞创新;也要咬定目标,能快则快,努力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宽与严的关系,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创新改革过程中的失误与失败。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项伟大的创新创造背后往往隐含着不为人知的千百次的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失败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总是与创新创造如影随形。要走新路,就不怕走岔路、走错路。可以说,在对待失败问题上的社会宽容度,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创新创造的成功的高度。在创新创造的全过程中,一个重要链条就是从政府到民间,当积极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近日,四川各地纷纷出台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营造宽松环境,打破“以成败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可以说为全社会推进创新改革提供了良好示范。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只要我们把握虚与实的关系,认清破与立的辨证,掌握快与慢的规律,体现宽与严的逻辑,就一定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交出一份让全省全国人民满意的创新答卷。
原标题:推动全面创新须处理好“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