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跟着便便走 就能算出大熊猫数量

2016-07-20 07:12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在日前召开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8家单位联合完成的《四川野生大熊猫保护技术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应用都在山野的技术,至此终于显山露水,受到省政府的奖励。不为人知的是,这项成果已经研究了15年。在应用上,已经帮助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增长15%和14%。

在这个成果丰硕的项目中,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测算虽然只是一小部分,却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昨日,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杨旭煜就如何在野外调查、测算大熊猫数量做了介绍。

不用猎犬哄赶

看粪便识别大熊猫

从1974年至今,我国对野生大熊猫进行了四次系统的调查。调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测算清楚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测算方法自然就成为了关键。

据记者了解,在对野生大熊猫的调查统计方法研究中,研究者提出过猎犬哄赶法、样线粪便计数法、横向密度估计法等测算方法。

在1974年开始的第一次调查中,调查组采用了间接相对数量统计法,即通过踏查大熊猫经常活动的地区、范围、地形、植被等情况,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活动痕迹(如足迹、卧穴、食物残秆、粪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检测和综合分析,得出有关数据和结果。如今看来,这种测算方法准确率偏低。

“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提出了‘咬节法’,这项研究可以区分不同年龄组的熊猫。”研究人员说。咬节法说起来颇有趣味:因为大熊猫在不同年龄段,身体发育状况不同,上颌的宽度也就不同。大熊猫在进食竹子的时候,是横着把竹子送进嘴里,把竹杆咬成竹节,咀嚼消化。因为竹节难以消化,在营养被吸收后,竹节会较完整地排出体外。因此,通过观察测算大熊猫粪便中的竹节,即可区分不同年龄组的大熊猫。

运用模型

统计野生大熊猫数量

研究人员介绍,后来的研究者不断对咬节法进行完善,现在已经可以凭此区分不同的大熊猫个体。“原理很简单,每只大熊猫的上颌宽度都不尽相同,再结合咀嚼程度、活动范围、排便时间等信息,就可以通过粪便来区分大熊猫个体。”

据介绍,在后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中,调查人员都使用了咬节法。野外调查人员发现大熊猫粪便,便会测量其中竹节的长度,一般会测量一百段,然后做记录。内业人员通过记录值,测算出竹节的平均长度和标准差(每一个竹节与平均值得差),两个样本相比较,如果差额大于阈值,结合粪便发现时的时间、相互之间距离等因素,可区分大熊猫的个体,据此统计大熊猫数量。

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首次创建了野生大熊猫数量随机节点测算模型,解决了种群数量难以测算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野生大熊猫数量与分布格局的科学评判。

测算竹子生长

比卫星遥感更准确

除了野生大熊猫测算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野生大熊猫保护技术与应用》首次创建了野生大熊猫取食竹最大熵竞争分布模型,解决了乔木层下竹种判读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野生大熊猫取食竹分竹种分布格局的准确评估。

大熊猫吃竹子,可调查一个区域是否有竹子、竹子种类是一个业界难题。因为竹子生长在高大乔木下,通过肉眼观察和卫星遥感都无法判断一个区域的竹子生长状况。以前只能靠调查人员踏访,既有的估算方法准确率不高。研究团队,建立起一套非常准确的算法,综合一个区域位置、海拔、光照、土壤等20多项因子,通过设计的计算模型测算,准确率可达95%!

快速、准确判定一个区域竹子的分布、品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竹子生长状况是熊猫栖息地的最基础数据,据此可以观察一个栖息地的变化,获悉此处大熊猫的生存状况。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实习记者 尹沁彤

原标题:跟着便便走 就能算出大熊猫数量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