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雨 刘杰)7月20日报道 2013年4月20日,一场7.0级强烈地震突袭邛崃西路、南路诸多镇乡。三年过去,再次行走在这片震后的土地上,迎面而来的是拔地而起的座座新居,是从无到有的大片产业基地,更有一张张幸福喜悦的笑脸。
高何镇靖口村支部书记杨邦俊
高何镇靖口村支部书记杨邦俊:
山旮旯里成乡村旅游热点
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平坦的柏油路穿过村庄通向远方,村民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家门口闲聊……走进邛崃高何镇靖口村,一幅幸福美丽新村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三年后,经历“4·20”芦山地震满目疮痍的小村庄如今凤凰涅磐,重获新生,以其良好的生态本底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成为了旅游投资的热土。
“我的梦想就是重建靖口村,发展靖口村,让群众安居乐业。”高何镇靖口村支部书记杨邦俊说,经过三年重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梦想一点点实现,心里既欣慰又自豪。
灾后住房重建让全村320多户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子,每个安置小区水电气视讯配套完善,这在以前山里人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是灾后重建,大家修不起也住不了这么好的房子。”杨邦俊坦言,重建之初自己时常担忧:农民集中居住,经济收入从何而来?产业重建给了他答案。产业重建政府招商引资,一个个旅游项目入驻靖口村,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天府红谷建设初期我们村有100多人参与建设,现在一期建成了,解决了10多个人的就业问题。全部建成后将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杨邦俊说目前二期正在建设,租用当地闲置的新房改民宿,将村民的闲置资产变成了一份稳定的收益。此外,天府红谷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也为当地群众做了示范,还有正在实施的镇西山城堡、索道项目将会助推靖口村产业发展走上“高速通道”。
现在村里农家乐从地震前的4家增至7家,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一天一个样”……说起现在的靖口村,杨邦俊脸上满是笑容。他说目前村上正在全力抓产业建设,发动群众依托入驻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将当地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
有机农场“合伙人”王友霞
有机农场“合伙人”王友霞:
生活更有奔头了
依偎匍匐在山间的大棚、阡陌纵横的田地、忙里忙外的农户……走进邛崃高何镇大窖新村“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一禾园有机农场,带着草帽手拿锄头的王友霞正忙得不亦乐乎,下午三四点的太阳虽然没有正午那么毒辣,却依然在她的额头划下汗水,但王友霞的脸上,仍然挂着灿烂的笑容。
灾后重建开始后,王友霞报名参加了大窖新村建设,不久“天府红谷”项目便在新村附近破土开建,她便顺势在这里打起了短工。
王友霞先是在项目建设时做建筑工人,项目运营后她又在里面当起了保洁员,现在,她又成了 “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一禾园有机农场的“合伙人”。
“之前我算是给老板打工,现在我是给自己打工。”王友霞笑着告诉记者,自从加入了一禾园有机农场后,她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观念上的变化,“从‘打工仔’到‘合伙人’的改变”。
原来“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项目方在流转了当地村民的土地后,又拉拢农户“入伙”种起有机蔬菜,并成立了“康禾农耕农业有限公司”,给农户提供有机蔬菜种植的技术、幼苗和冻库、大棚等基础设施。同时,项目方还和农户一起与客户签下订单,让客户在农场认购一定数量的有机蔬菜,蔬菜成熟后由项目方直接送往客户手中,农户则和项目方共分利润。
王友霞告诉记者,这种利益联系机制让她感觉自己和项目方是“一伙儿的”、“是有利益关联的”。“他们提供技术,我付出劳动,少了任意一环都不行。”如今,“合伙人”的身份让她做起农活来变得更有劲了。
“住进新房只是一个开始。”在大窖新村装修一新的新居里,王友霞对未来满怀期待,“第一批蔬菜上周已经送出去了,客户反响都很好,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签单订购,我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说着说着,王友霞便开心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