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中,各地经济“半年报”纷纷出台。作为人气城市,成都上半年表现怎样、下半年又有何动向?尤为令人关注。作为西部经济大省的首位城市,新近更随着国家正式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及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对成都提出的“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要求,成都的一举一动,不仅在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也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窗口。
从8月3日成都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发布的消息看,应该说,成都上半年经济运行首先是中规中矩,一个字,就是“稳”住了。上半年,成都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90.2亿元,经济实现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第一阵列;其次是亮点突出,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工业经济稳步回升,三是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四是“蓉欧+”战略综合效应显现,五是城建攻坚进展顺利。可以说,成都以“稳中向好”的态势进入了下半场。这,可看作上半年中国经济的一个折射。
下半年成都怎样干?这不仅关乎成都肩上承担的多项国家使命,对成都自身发展也意义重大。这次会议定下的调子,将决定今后一个时期成都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成都经济的未来走向。成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透露的信息量相当大。简要概之,就是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十二个重点,即稳增长、促工业、服务业提档升级、农业力争新突破、抓项目投资、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水平、供给侧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工作督查和要求广大干部提升精神区位。可以说,这十二项工作重点,既契合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体现四川省委近期对成都提出的重大要求,又突出成都实际,可谓逻辑清晰、脉络清楚。
尤为提振精神的是,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成都毫不讳言地提出:要对标高端。这不仅是要落实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对成都提出的“对标高端、辐射带动,更好发挥领先发展、带动全川的重要作用”的重大要求。而且面临城市的全面挑战。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只有更高,才会更强。那么,与谁对标?从远来说,是国际发达城市和国内一线城市;从近来看,显然,一是重庆,二是武汉。事实上,成都与重庆之间,早已是一对竞合的对手和伙伴。而武汉,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城市竞争,既需要底气,更需要勇气。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内陆城市中都具有示范价值,其竞争发展,既能充分挖掘区域发展潜力,又突显中国经济发展活力,当然是好事。
对标,靶的何在?首先是工业。武汉和重庆都是传统工业强市,而成都是一个传统消费城市,工业化还有很大空间。眼下,成都电子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突出,但传统工业仍是弱项。这次,成都一再强调工业强基行动以及“3+N”工业布局。所谓“3”是指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经开区,“N”则是指多个地区和产业齐头并进。成都提出要力争在“十三五”末新增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并逐步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正视短板、迎头赶上。
其次在项目和投资。从固定资产投资而言,成都的投资远没有到“天花板”,从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来看,全国是83%,重庆是98.5%,武汉是70.8%,而成都仅占64.9%。从工业投资看,武汉2015年完成工业投资2769亿元,重庆工业投资过百亿的区县则达19个。看得到短处,才有可能把短处变成长处。只要在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成都就大有可为。
再看创新创业。今年上半年,成都的创新创业工作相当突出,从被李克强总理点赞的“双创指数”来看,成都在全国300个城市中排名第六,排位在重庆、武汉之前,其中双创关注度在全国最高;从政策红利看,成都是中西部唯一涵盖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城市;从实际效果看,其全国唯一的全球“创交会”成果多,影响大,上半年新登记企业数增长45.8%,吸引外来资金占新增注册资本的75.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2.4%,尤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达147家,居西部第一,超过重庆的81家。眼下,成都作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的创改方案已经出台,各部门各单位已经开始“挂图施工”,“抓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这次成都提出的服务业提档升级和城市基础建设思路,也相当令人振奋,突出体现了成都在新近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后的崭新发展战略观。服务业的提档升级,重点放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特别要加快西部金融中心、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购物天堂建设,并着力增强文创中心功能。城建方面,则是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城市管理的通盘考虑。从一个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确需要从发展理念、发展眼光、发展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提升。因而,市委书记、市长唐良智提出要全市干部提升精神区位,如何提升?就是要谋长远,弄清“你是谁,你能做什么,怎么能做好”,与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定位相匹配。
城市间的比拼,并不是简单的名次变动。从城市层面而言,关系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从国家层面而言,则体现中国经济的活力,利于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新的增长极。由此意义而言,城市的对标竞争具有极大积极意义。
原标题:蓉平:成都对标高端力推专注发展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