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6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成都 共话生命科学未来

2016-09-03 07:5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史建婷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查尔菲。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

9月2日,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在成都开幕,6位诺贝尔奖得主、10余位中美院士、50余位中外科学家、医学家、专家齐聚蓉城,共话生命科学未来。

生物医药产业在成都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成都规模以上的医药商贸企业约200家,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约11%,销售规模接近400亿。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首次在成都举办,如此多的诺贝尔奖得主齐聚成都,让人不禁遥想,中国西部何时能够出现一名诺奖得主呢?

对此,两名诺奖得主给出了答案:需要社会持续的投入和识人才的伯乐。

要得诺贝尔奖

年轻科学家

需要“有钱的伯乐”

昨日峰会现场,来了6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几乎都来自生物医药领域。在他们眼里,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需要怎样的条件才能诞生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呢?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查尔菲认为,作为一个处于中国西部的城市,成都要出现诺奖得主,首先就是需要资金支持。此外,团队协作,和企业的参与也很重要。他也特别强调,最重要的其实是相信自己。他举自己的例子说,很多年前他还是学生的时候,班级需要一个人去做一项重要的实验,负责人指认了另一名学生,理由是这名学生的能力比他强。然而在很多年以后,马丁·查尔菲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去问那个负责人惊喜么,他说特别惊喜,事实上我们经过努力能够超过很多人期望。”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则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未来中国肯定会出更多的诺贝尔奖,他预计,未来20年至少会有6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不过,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的时间很长,因为一个科学发现一般得等到10多年后,才能在诺贝尔组委会得到认可。

“现在的中国、甚至成都的年轻科学家们非常聪明,也非常努力,但他们需要足够的经费。”他说,刚从学校出来的科学家只能给别人的实验室打工,没有办法做自己的研究和创新,这实际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发现,需要长期的投资。资本不能只投技术见效快的项目。”他说,在美国,会有一群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找到最有潜力的创新,给他们经费支持,中国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如此长期做一段时间诺奖或许就会不期而至。“其实得了诺贝尔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之后会有很多的独特科学发现。”

成都已成生物医药高地

未来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这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是第三届,之前两届分别在北京和天津举行。此次峰会移师成都,也表明生物医药行业在成都已经占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成都规模以上的医药商贸企业约200家,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约11%,销售规模接近400亿。成都市生物医药的体量约占全国的2%,近几年一直在稳步提升。

近年来,成都市先后规划设立了成都医学城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成都市还鼓励全市生物医药企业调迁进生物医药产业专门园区集聚发展。记者了解到,成都医学城预计在2025年全口径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告诉记者,四川医药产业发展很快,成都的生物医疗也很活跃。“生物医药是成都的重要支撑,据我的观察,这里的医药产业的确很活跃,比如疫苗抗体是成都的优势,四川地大物博,药用植物方面前景很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则说,成都的医药产业在全国都有影响。“成都有科伦公司、华西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很强。华西医院也建立了很多平台,和企业协作的能力比较强。”

对于成都生物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和詹启敏持有相同观点,认为需要扎根本地的条件。“四川的资源,比如中医药的优势要和产业结合。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前沿,不断地把他们纳入新的发展路径之中。”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尚智

原标题:6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成都:未来20年 至少会有6名中国人获诺奖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