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9月1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四川大学名誉教授丁肇中教授再次来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以《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最新进展》为题进行了全英文主题演讲。
距离讲座开始尚有两个多小时,会场已水泄不通,连窗台上都坐满了听众。慕名前来的师生和物理学爱好者早早地来到会场占座,甚至还有不少身着高中校服的高中生请假赶来,现场本网还架设VR全景仪器并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
“昨天,我是用中文、用四川话跟家乡的同学们交流。我听说,川大的同学们英文都非常好,今天在座的,大都是学习相关专业的同学,所以,第二场演讲,我将用英文和大家交流。”简单的开场白后,丁肇中用英文展开了这次科学之旅,带领现场师生了解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最新进展。
丁肇中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他所领导的AMS实验这一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丁肇中教授介绍说,AMS(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即阿尔法磁谱仪,它是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高能粒子探测器,也是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谱仪。随后,丁肇中教授引用了AMS探测得出的大量实验数据和物理结论,对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最新进展进行了细致深入的阐述。丁肇中教授表示,AMS实验的测量结果发现,宇宙周期表上的原子,如氦、锂等的能量分布都与现有的宇宙线理论不符合。AMS给人类带来了对宇宙的新的认知。这个实验将持续至2024年到2028年。
“人离开地球怎么生活?”丁肇中教授向现场师生发出了提问。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国际空间站的科研实景,丁肇中教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宇航员们离开地球重力在太空中生活的实景,同时向大家介绍了AMS-02如何十六年磨一剑建造而成,又如何被送上空间站并装载运行的过程。
演讲结束后,丁肇中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结合多年来从事物理学研究的科研经验和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畅谈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真知灼见,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科研疑问。其中一位来自川大数学学院的博士生,提出了如何将工作从理论预测向实验推进的问题。丁肇中再次强调,“任何书本上的理论都具有逻辑性,但没在实验中体现,就没有意义。当理论和实验冲突时,理论就是错误的。实验可以推翻理论,但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现在很多人都有个很错误的观点,认为你会动手就会做实验。现在我们的AMS实验是美国宇航局最大、最复杂的实验,跟我工作的有600多个不同国家的教授,但没有一个以前做过空间实验,包括我在内,从来没有做过,这表示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就是说你要决定目标以后,冷静想清楚,一步一步做。”
在雷鸣般的掌声和大家依依不舍的送别下,丁肇中结束了此次川大访问。接下来,他将以四川大学发展战略国际咨询理事会理事的身份,就四川大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战略谋划、重大决策事项及举荐优秀人才等重要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提供高端化、前瞻性的决策咨询。(应厚非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原标题:诺奖得主丁肇中再访川大 全英文讲座解读AMS实验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