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的“红军树”。
凉山州普格县普基镇红军树村,距离普格县城5公里。站在公路边,远远就可以看见村子里的标志性植物——一棵高30多米、有3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
1935年5月18日,红军一方面军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率领下进入普格县。据普格县志记载,当时红军树村还叫“大水塘”。红军抵达后,不愿打扰村民,就在村里的大榕树下休息、开会,并向彝族老乡宣讲革命精神。
当天,空中出现了几架敌机。村民们好奇地仰头观望,红军急忙招呼大家转移到榕树下,最终躲过一劫。村里老人说,红军在村里待了一天就离开了,临走时用刀在榕树上刻下了“红军”二字。受到红军精神的感召,村里34名青年主动参军北上长征,其中彝族青年就有21人。如今80年过去,树上的字迹,只有“红”字依稀可辨。
为表达对红军的怀念,当地村民将这棵榕树称为“红军树”,1998年,普格县政府将村子更名为红军树村。
距红军树村30多公里外,螺髻山景区下的五道箐乡,还有一块“红军石”,其所在地曾是红九军团的指挥部。
69岁的凉山彝学专家火补舍日说,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一位小战士因开枪打鸟和村民、土司武装产生了误会。危急关头,红军以诚相待,主动化解矛盾和冲突,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双方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将这块“红军石”保存下来,2006年,火补舌日拿出积蓄,并向亲朋借钱、贷款,租用了这块地,用彝、汉、英三种文字在巨石上刻下“红军石”标志,并修起无名红军烈士墓、砌上围墙,前后花了60多万元。如今,“红军石”已成为普格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火补舍日说,“红军石”是珍贵的历史财富,见证了彝汉兄弟情深,他将一直守候,让红军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原标题:红军树与红军石见证彝汉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