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从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以进一步压减企业准入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今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并确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30日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浙江、湖南、河北等19个省区市已提前实施改革,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反映良好;另外12个省区市准备工作也已经全部就绪,将按时于10月1日开始实施改革。
按照李克强总理的指示,我国去年全面实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改革,针对百姓投资创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减少百姓办事环节,减少创办企业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周石平介绍,实行“三证合一”后,企业登记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几天,投资办企业的效率大幅度提升。“这两年,我国营商便利程度在全球排名每年都提高6个位次,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工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三证合一”改革到今年上半年,商事制度改革与其他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新设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4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经济快速发展,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转换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地方实践来看,“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效明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核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6.9万张、长沙市已发放12.69万张、陕西省已发放2.44万张、福建省已发放9802张、内蒙古已发放1172张、甘肃省已发放3127张。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重复行政行为,节约了行政成本。以深圳为例,深圳国税部门受理窗口由200个减少到7个,受理人员由200人减少到27人;采用电子档案每年节省纸张2800万张,节省档案库房700平米。
以浙江省为例,实施“五证合一”登记改革以来,浙江省新设立企业26.9万户,同比增长12.3%,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1067户,并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累计为企业减免原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其他办证费用2420.7万元(按新设企业每户90元计),平均每家企业节省办证时间约20个工作日。
周石平介绍,实施“五证合一”后,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抓实了数据源头,为推进全民参保、提升统计精度、开展大数据监管与服务等工作夯实了基础。
北京市将未按时足额缴费、成立30日内未参保企业信息纳入信用公示范畴,进一步强化了信用约束的作用,对推进企业社保登记全覆盖,对完善社保信息采集、维护劳工权益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对深入推广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后续办理税务申报、社保缴费、公积金交存等也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周石平同时表示,目前我国营商便利程度在全球排名仍处中游,在189个经济体排名中列第84位,从国际高标准来看,我国开办企业时间仍有压缩空间。
“通过推进‘五证合一’改革,进一步压减准入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压缩开办企业的时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周石平介绍,“五证合一”就是在“三证合一”基础上,把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也整合进来,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周石平表示,“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是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是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效应、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举措。
他说,“五证合一”改革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将企业登记数据的共享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保障和统计部门,通过明确信息共享项目,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共享,逐步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工作机制。随着“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开展,政府部门间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将会逐步被“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新格局所取代。
“不再要求企业重复提交材料,从而推进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通过‘数据网上行’真正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周石平说。
30日上午,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北京市已于9月27日向8家企业发放了首批“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此次‘五证合一’改革,全市已经换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近70万户市场主体,按照规定无需重新换发营业执照,视同‘五证合一’。”
这位负责人表示,依托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北京将持续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对失信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加大信息公示力度,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社会惩戒。
原标题:“五证合一”10月1日起全国实施 覆盖全部市场主体